種下的西瓜先是不斷地死苗,當瓜長到碗口大時就出現一片片死藤,瓜也僵掉了,再難長大成熟。今年,灌云、灌南兩縣眾多農戶因為使用了一種“新品種”肥料“抗土傳病高效生物有機肥”,種植的600多畝大棚西瓜都得病遭殃,血本無歸。
然而,推銷人員和生產這一肥料的廠家江蘇新天地生物肥料工程中心有限公司的人員卻推脫責任。記者輾轉多地調查,終于揭開真相,還發現現在標榜能防止重茬土傳病害的新型生物肥料在市場出現了10多種,卻缺乏相應的管理措施,存在嚴重隱患,亟待加以監管。
“抗病生物肥”不抗病
8月22日,記者來到灌云縣小伊鄉洪河莊的一個西瓜棚內,吃驚地看到一片凄涼景象:大量的瓜藤都枯成干柴,零星的小西瓜像發育不良的怪胎縮在一旁。這里100多個大棚內的西瓜都發生了同樣病害。
“我們承包了140畝地上的148個大棚,種的都是西瓜。兩個月前,瓜藤大部分枯死了,長起雜草。縣土肥站的陳副站長勸我們拔掉瓜藤,早點改種其它作物。我們拔了20個大棚改種白菜,其它大棚還保留著原樣。”農民范以榮向記者介紹,她今年與兩個人合伙承包了洪河莊的這些大棚。去年已種過一茬西瓜,按照經驗,今年不能再種西瓜,再種就是重茬,會得枯萎病,但縣農業局的人員卻一個勁地向他們推薦一種新的生物肥料,說它能抗重茬病害,還使西瓜的口味好,并組織他們到宜興廠家參觀。雖然這種肥料是每包150元(25公斤包裝),價格很高,他們還是購買了280包,種上了西瓜。誰知,肥料卻不起作用,西瓜還是得了病。“一次次按照公司派來的技術員開出的藥方用藥,還是沒有救過來,140畝西瓜,只賣了3萬多元,畝均只有200多元。”他們3個合伙人共貸款投入了約70萬元,“銀行又催著還款,真感到天要塌了。”
記者邀請高級農藝師、江蘇綠保生態生防研究所所長王長軍隨行。他觀察后認為:“這是明顯的枯萎病癥狀。”
浙江人在本村不遠處也承包大棚種了西瓜。記者趕過去看,只見那里藤葉茂盛,結瓜很多。臺州人林日紅介紹,他們3個老鄉在這里承包了70多畝大棚,都種了西瓜,估計每畝能賣到1.3萬元。他們種的是第一茬瓜,按一般方法種植,沒有用什么新型生物肥。
記者調查了解到,灌云縣的圖河鄉、侍莊鄉、楊集鎮,灌南縣的孟興莊鎮、長茂鎮等,都有農民在種植重茬西瓜時使用了這種“抗土傳病高效生物有機肥”,西瓜都發了同樣的病,損失嚴重。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