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粉里搓出絮狀物
面粉
現象:為什么面條煮不出糊了
“現在的面,早上煮了泡到晚上都不糊湯。”年過六旬的鄭大爺懷疑,面條里是不是加了膠水?咋會這么經得起煮。
存著這樣的擔心,鄭大爺在自家做起了小實驗,他發現:維生素c和面粉一起泡水后,面粉里可以刷出灰白色的粘性的絮狀物。
“這個東西就是膠水!”這個實驗讓鄭大爺堅信了自己的猜想,并打進天府早報熱線訴苦,“我都半個月不敢吃面了。”
年過六旬的鄭昌云記得,小時候吃的面,泡到鍋里面一會兒,就成糊了。但現在,他早上煮的面條,到晚上都不會糊湯,“是不是里面加了膠水?”
只有小學文化的鄭大爺,利用自己最近知道的一個簡單化學實驗,做起了測試。實驗是鄭大爺賣保健藥品的女兒教他的:把幾滴碘酒放入泡有米粒的清水中,水和米都立即變成了紫褐色,但是加入維生素c片以后,水一下就變清了,染色的米粒也恢復了本色。
當然,現在不少小學生都知道這個實驗的原理是怎么回事。
大米、面條里是含有淀粉的,這些淀粉遇到碘酒后會變成紫色,而維生素c的水溶液呈酸性,可以和紫色溶液中的碘發生反應,使溶液再變回白色。
正是這個與膠水無關的實驗,卻出人意料地讓他相信“面里有膠水”。
實驗:面粉里搓出絮狀物
昨日,鄭大爺在天府早報記者面前演示起來:首先接了小半盆自來水,然后拿出一片250mg的維生素c。接著將半片維生素c,放入清水中溶化后,在溶液中加入三湯勺的面粉。攪拌后,鄭大爺說道:“現在膠水已經提取出來了,你看我用水一沖就曉得。”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