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記者在河北省邢臺市臨城縣西豎鎮程陽村看到,在一個占地不足50畝的公司里,很多人來來往往忙碌。經理路玉和滿臉笑容:“我們這里是‘造錢’工廠,工人們正忙著‘造錢’哩!”
乍一聽,嚇人一跳!細一打聽,原來這里有套先進的蜜棗加工流水化作業生產線,工人們正在忙著加工蜜棗。
路玉和告訴記者,這里的棗樹很多,種植面積至少也有6000畝,也正因如此,我們西豎鎮被稱作“大棗之鄉”。時下正值大棗的收獲季節,每天都有四五輛卡車運棗過來,除了本地以外,周邊地區也都有車往這里運大棗。現在大青棗的市場價是1.4元/公斤,經過加工后,銷售出去的蜜棗價格在14元/公斤左右,一進一出相差就是10倍,你說這不是“造錢”是什么?
“以前,我有個石子加工廠,效益不錯,但資源越挖越少,總有枯竭的那天,咱響應政府號召,主動轉型將其關閉了。最終選擇了綠色食品加工業,成立了天臺山食品有限公司,去年,新建了標準化的廠房,從外地購買了一套先進的蜜棗加工設備,高薪聘請專業技術人員到廠指導,并于今年5月份申請了qs食品質量體系認證。”路玉和邊走邊說。
據了解,蜜棗加工時令性很強,為了保證企業持續生產,該公司還增添了部分設備,又組成了一條新的生產線,專門生產紅薯粉條,紅薯收獲以后,可以在這里加工成為粉條。正如路玉和所說:“我們這里同種莊稼一樣,一年‘兩季’,一季蜜棗,一季粉條,季季都能發大財。”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