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09月04日訊今年3月中旬,日本地震后發生的福島核電站泄漏事故,讓許多人一下子關心起核電站的安全性。那么,核電站周圍的居民生活是否安全呢?核電站周圍的放射性到底有多強呢?浙江省疾控中心本周剛剛發布了《浙江省核電站周圍放射性監測的分析與評估》報告,公布了我省秦山核電站和三門核電站周圍的食品與飲用水監測結果,發現核電站周圍的居民健康狀況和別的地區沒有大的差別。
河水和自來水都很安全
省疾控中心在秦山核電站所在的海鹽縣設立了2個水樣監測點,同時在杭州設立了兩個作為對照點的水樣監測點,全年分為豐水期和枯水期進行2次采樣。
秦山核電站的監測點從1994年開始到2009年期間都進行了采樣,監測了河水和自來水中放射性元素鍶-90和銫-137。
2010年度的監測發現,秦山核電站周圍河水中這兩者的含測定值分別為2.79mbq/l和1.28mbq/l,杭州對照點同期河水的這兩種元素的測定值為4.89mbq/l和1.41mbq/l。自來水中這兩者的測定值秦山核電站周圍分別為2.52mbq/l和1.82mbq/l,杭州對照點自來水測定值分別為2.90mbq/l和1.23mbq/l。
所有監測點的數據,均低于世界衛生組織飲用水規定的10mbq/l的標準。
三門核電站周圍也設立了7個監測點,這兩種放射性元素的測定值也遠低于世衛組織的標準限制。
大米等八種食品都沒問題
除了監測飲用水,省疾控中心也分別按照當地飲食習慣,選擇了共8種食品進行了放射性元素鍶-90和銫-137的測定。
秦山核電站周圍常年監測的是大米、青菜、鯽魚和鯔魚,三門核電站周圍常年監測的是大米、大白菜、鰱魚和青蟹。這些被檢測的食品都按照當地居民的生活習慣進行清洗處理,對可食用部分進行烘干后,再進行放射性元素鍶-90和銫-137的測定分析。
測定分析后,發現所有食品中這兩種元素的含量遠遠低于標準限制,比如大米的鍶-90含量在秦山站點測到的為0.012mbq/l,三門站點測到的為0.042mbq/l,標準限制為96mbq/l,大米中銫-137含量在秦山站點測到的是0.036mbq/l,三門站點測到的是0.044mbq/l,標準限制為260mbq/l。
放射性元素本身在自然界中就大量存在,所以有一個標準限制。對于為什么選定這8種食物,省疾控中心輻射與核安全防護所所長趙堯賢說:“水和大米以及水產品是大家日常必不可缺的食品,而青菜和大白菜葉子比較大,較容易沉積空氣中的放射性元素,所以選擇了這些食品。”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