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長沙9月6日報道,記者在湖南各地采訪了解到,今夏高溫干旱對湖南各地的晚稻生產有不同程度影響,湖南省農業廳綜合全省十四個市州的總體情況做出預測,只要九月中下旬不出現極端性天氣,今年湖南晚稻生產形勢將好于去年,湖南全年糧食產量或將贏得“九連增”。
湘潭縣是全國產糧大縣,去年全年的糧食產糧約為89萬噸。縣農業局副局長李奇告訴記者,今年湘潭縣糧食生產總體上受高溫干旱的影響較小,在其中一個鄉鎮劃歸湘潭市后,今年糧食產糧有望在去年基礎上小幅增產。
湘潭縣樟樹村種糧大戶胡孝成告訴記者,自己有2000畝水稻,盡管“雙搶”時節感覺用水比較緊張,但現在晚稻長勢還算可以。“今年的氣候比去年要好,去年寒露風和雨水太多,今年雖然用水緊張,但總的來說好過去年。”胡孝成表示,如果后期氣候順利,不出現大的病蟲害,產量會比去年提高10%到20%。
記者同時還了解到,常德、寧鄉等地今年晚稻生產形勢也比較樂觀。常德市農業局糧油站站長吳仁明介紹,七月中下旬的干旱天氣對中晚稻生產造成了一定影響,種糧農民生產成本增加,但其他生長時段天氣對中晚稻生長有利,病蟲危害比上年偏輕。
曾在今年春旱期間遭受損失的益陽南縣種糧大戶胡建也向記者表示,今年晚稻沒有面臨缺水境況,目前他的400畝晚稻長勢良好。盡管早前的春旱使得地處洞庭湖區的南縣缺水嚴重,河道斷流,但這次高溫干旱并未造成同樣局面。記者同時還了解到,許多糧農吸取了去年早稻收割推遲導致晚稻遭遇寒露風的教訓,在今年的“雙搶”時節將晚稻插秧安排得更為緊湊,也一定程度上避免了高溫影響。
災情較重的衡陽市目前也已積極組織農民改種補損,并著手啟動秋冬水利建設。據了解,目前衡陽市已將無法播種晚稻的水田改種為大豆和玉米以及包括馬鈴薯和蘿卜在內的冬季蔬菜。并根據今年干旱暴露出來的問題,有針對性地提高農業綜合抗旱能力,在抓好秋冬農業的同時,加強秋冬水利建設,特別是干旱片區的水源工程建設。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