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周星馳主演電影《食神》的觀眾,一定會對其中周星馳用牛肉丸當乒乓球打的場面記憶猶新。如今,市面上銷售的普通肉丸可不像片中“撒尿牛丸”那樣用料講究。這種偽劣肉丸并不含多少肉,實際上很多都是不用原料而僅利用淀粉、食用膠、添加劑等制造出“彈性像乒乓球一樣”的低成本丸子。
據哈爾濱商業大學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教授介紹,如果想讓丸子有彈性,肉丸子里就加彈力素。想更筋道就加“卡拉膠”,這樣丸子煮的時候就不會碎。如果想使丸子顯得更白凈,可以使用增白劑,這樣做出來的丸子更像豬肉丸。只要加入些許牛肉精油香精,再加些淀粉,不用放牛肉就能做出味道亂真的“牛肉丸”。如果想要調顏色,可以用“紅曲紅色素”。而制作丸子所用的提鮮香精以及大部分食品添加劑,在哈爾濱市面上很容易買到,這些對人體沒有任何營養價值。
省消協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按照國家《速凍調制食品》標準中明確規定的“主料肉占比不低于10%”,即含肉量達10%及以上的丸子才叫肉丸。而對于檢測部門而言,由于無法檢驗肉丸內肉的含量,使不法商販有機可乘。
省消協提醒廣大消費者,鑒別肉丸也是有辦法的。如牛肉丸,100%牛肉丸產品顏色是灰白色的,而添加了其它肉類和添加劑的顏色則為暗黑色。一些豬肉丸因為加了增白劑,其白色會白得很搶眼,顏色過于鮮艷的有可能加了色素。質量差的肉丸血腥味、尿臊味、雞精的味道會很濃重。此外,面粉做的牛肉丸一般較重,鮮肉做的都較輕,用手捏能立刻返回原形,加了彈力素的捏后反彈較慢。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