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飯館中“口水油”水煮魚每份獲利20余元、小作坊使用地溝油每月節約成本1.5萬元、小攤販賣“一滴香”米線每天盈利200余元……連日來,“新華視點”記者在北京、山東、西安等地走訪了部分小飯館、小作坊、小攤販,發現一些食品制售者“為利無德”,如同一面鏡子,照出了監管漏洞、道德“失守”的冷峻現實。
●小飯館●
“口水油”水煮魚每份獲利20余元
水煮魚因其口感麻辣深受消費者歡迎。但記者調查發現,一些小飯館里水煮魚的價格竟和成本相當,難道飯館在做賠本買賣?
北京西單附近一家川菜飯館大廚給記者算了一筆成本賬:如果按水煮魚的正規做法,需活魚(以2.5斤草魚為例)一條,每斤草魚的批發價為7元,共17.5元;色拉油1斤,批發價為10元;黃豆芽、萵筍等配菜,共花費10.5元;還有花椒、干辣椒等輔料8元。如果不算房租、人工費等費用,一份水煮魚的成本為46元。
記者了解得知,這家川菜飯館水煮魚價格是按魚的重量來計算,比如用一條2.5斤草魚來做,菜單上標明的價格為每斤20元,一份水煮魚售價為50元。
如此計算,難道一份水煮魚只賺4元錢?這位大廚道出“玄機”:做水煮魚的油、辣椒、花椒等原料一般是要重復使用七八次,除第一次使用的是新油外,以后幾次都是用上次顧客吃剩的“口水油”。另外,還可以在魚的重量上做手腳,比如將2.5斤的魚說成3斤。通過多種作假手法,每份水煮魚至少可賺20元。
●小作坊●
用“地溝油”每月節省1.5萬元
為追蹤農村“問題食品”的源頭,記者此前曾來到山東一家生產油炸食品的小作坊。老板坦言,這些食品都是賣往農村的小賣部,批發價2毛錢一包,十分暢銷。
據介紹,這家小作坊的生產原料為面粉、油、多種添加劑等,其中油的成本占了總成本的“大頭”,這家小作坊一直使用地溝油等“孬油”。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