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豬肉價格的大幅上漲,給人民生活帶來一定的影響。根據國家統計局山西調查總隊9月14日公布的調研結果顯示,飼料價格上漲、人工費增加、防疫費上升和供求關系失衡是推高我省豬肉價格上漲的主要原因。
數據顯示,今年1-6月全省豬肉價格比上年同期上漲42.3%,其中,6月份價格更是比上年同月上漲79.9%,影響全省cpi上漲1.3個百分點,影響程度達到22%。為準確掌握豬肉價格上漲的成因,國家統計局山西調查總隊近期在部分市縣開展了豬肉價格調研。
調查顯示,從豬飼料來看,大同市玉米價格今年5月份最高價1.15元/斤,去年同期0.9元/斤,上漲27.8%。陽泉市盂縣濃縮料現在價格6000-7000元/噸,同比上漲300-500元。飼料價格的上漲大大增加了養殖業的飼養成本。
人工費用增長也較快。據調查,大同市豬肉批發商雇工費用今年是2000元/月,比去年同期上漲25.0%。陽泉市在調查的3個豬場中用工費均出現上漲。
此外,醫藥防疫費用的上漲進一步增多了生產成本。調查數據顯示,陽泉盂縣春光養殖合作社的防疫人員今年平均工資比去年平均漲了1000元。防疫使用的針劑價格與上年相比也有一定上漲。
雖然目前生豬價格處于高位,但經歷了去年生豬價格由高到低的大幅波動過程,養殖戶普遍擔心價格波動,養多賠錢,不敢再擴大規模。這導致種豬數量減少,市場供不應求,也是價格飆升的一個原因。
對于我省豬肉價格上漲的情況,調研建議發展飼料加工業。穩定飼料供應,降低養殖成本。其次,加強對養殖戶的市場信息服務和養殖技術指導,引導生豬養殖戶根據市場情況來調整養殖結構,而不是盲目增大或減小養殖規模。另外,應建立健全生豬生產信息發布制度,實現全國性發布信息和預警,由此減少養殖戶的風險。
來源:新華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