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有地溝油風卷殘云般的襲擊了餐桌,后有香精泛濫的包子步步為營“深耕”市場。面對“地溝油”“香精包子”的背后一刀,消費者感嘆中國的食品還有什么事安全的?
記者歷時多日的暗訪調查,發現除霍營地鐵站附近一家包子店鋪外,朝陽、昌平還有3家掛著“蒸功夫”牌子的包子店,均在店外隱蔽之處制作包子餡料,除衛生條件差外,都“偷偷”使用各種香精。一種“veltol”品牌的“肉味香精”更是廣為使用,這種香精幾乎全是英文標注,銷售商更是神秘地說“國家已經不讓賣了,只能偷著用”。
但是為何“香精包子”會存在于市場呢?《新京報》記者經過深入調查更發現,類似蒸功夫包子、周黑鴨、久久鴨等小餐飲食品,有專門的公司可以培訓,培訓的主要內容就是使用食品添加劑,一些市場上被禁售,或者來路不明的添加劑,在這種公司均可買到。北京這樣的培訓班不止1個,他們通過網絡招生。來自全國各地的學生紛紛來此“取經”,并回家開店。
2000學“蒸功夫”3800學“周黑鴨”
在網上輸入“蒸功夫”,很容易便能搜到這家培訓公司。培訓的老師告訴記者,做包子,30%是技術,70%是秘方也就是所謂的香精。而這些香精就是“鮮香味”、“味香素”、“包子調料”、“肉味精油”、“香料aaa”等。在豬肉大蔥餡中使用肉味精油,在牛肉餡中使用牛肉香精、牛肉香膏。但因為標簽的不規范,記者暫時無法確定其成分。不過,記者查詢發現,這些香精并不在食品添加劑所列名單之內。
在這家“學校”,能夠教的“秘方”并不僅僅“蒸包子”一個。據介紹,學“蒸功夫”2000元,“麻辣燙”2000元,“周黑鴨”3800元,各個項目“明碼實價”。
更為離譜的是,記者索要的品牌使用權的證書是由現場打印的。
工作人員在證書紙上寫上“茲授××特許加盟商,享有蒸功夫包子品牌使用權,有效期至二零四一年八月三十一日”,落款是“北京金輝環宇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時間是2011年8月31日,使用權是30年。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