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訊】:目前坊間出售的豆漿產品,不少都標榜「有機」或「非基因改造大豆制造」。消委會的調查發現,市面上25款內含基因改造成分的豆漿,包裝上都沒有標示,反而標榜「非基因改造」的豆漿卻被揭發內含基因改造成分,其中「大和豆漿」及「永和豆漿」基因含量更可被定量。消委會表示,目前本港雖未有法例規管基因食品的銷售及標簽,惟因基因食品對人體長遠影響仍是未知之數,建議當局推行強制性標簽制度作規管,予消費者應有的知情權。
消委會促推強制標簽制
消費者委員會早前測試了市面上50款即飲或沖劑豆漿,結果發現一半產品被驗出內含基因改造大豆的成分,但所有產品包裝上都無標明「含基因改造成分」的字眼,其中7款基因豆漿標明「有機豆漿」、13款更聲稱是「非基因改造」。值得關注的是4款產品基因成分足以被定量,含量由0.2%至1.1%不等。
何沛謙稱,食安中心06年已推出《基因改造食物自愿性標簽指引》,規定基因含量超出5%的傳統食品,才須標明「基因改造」字眼,惟有關標準與歐盟(0.9%)差距甚遠,建議政府推行強制性標簽制度時,應同時收緊基因成分的容許量。他又強調生產商都以「不含基因改造成分」或「非基因改造」標示產品,認為字眼容易混淆或誤導消費者,建議生產商避免使用。
代理指生產過程被沾染
永和豆漿代理商響應指,去年底已結束代理該產品,黑豆豆漿是基因改造的黑豆,相信樣本被驗出含有基因成分,與生產過程中被沾染有關;大和豆漿生產商則指,采購時已要求供貨商提供百分百非基因改造大豆,惟事后供貨商反映可能是在收割及加工過程中,將基因及非基因大豆混在一起引致。他強調,根據食安中心指引,0.2%含量符合「非基因改造大豆」標簽法例。
來源:香港商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