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起大學食堂,很多人的腦海中便會浮現出大鍋炒菜、各地的特色小吃,以及幾千人同時進餐的壯觀場面。如何保證讓師生吃得可口、營養、安全,考驗著每一位食堂工作人員。前天,記者走進了天津科技大學泰達校區的后廚。
天津科技大學泰達校區的大食堂,每天承擔著接近兩萬人的就餐。清晨7時,記者趕到科大第二食堂時,食堂里近100多套桌椅已經坐了三成。正忙著給來此吃早點的學生們盛白米粥的食堂劉經理告訴記者,為了給大家準備早飯,食堂后廚的師傅們一般要每天凌晨三四點鐘起床,和面、煮粥、炒小菜,早晨6點準時向學生們供應早餐。到了中午,都是等到大家吃完飯后,廚師們才有時間坐下來安心吃飯,一般都在下午2點左右。而晚上要到8點鐘,等最后一名學生離開食堂,打掃好衛生后,食堂的工作人員才能回家。很多廚師在后廚一呆就是14個小時。
7時50分,熱鬧的食堂又恢復了平靜。記者跟隨劉經理來到食堂的配送中心,這里采購員張師傅正在驗收今天送來的新鮮時蔬。張師傅一手拿著卷心菜,一邊對身邊的年輕采購員說,“采購時不僅要確保蔬菜的新鮮,而且還要查看蔬菜衛生檢疫證、出產證和食品合格證書,我們最重要的工作就是確保食品安全和衛生。”
9時剛過,廚師長李宏就將廚師們聚在一起分配任務,并吩咐工作人員將蔬菜按照食譜分類擇洗干凈。10時30分,各種燉菜、炒菜已經紛紛起火。記者在采訪中發現,廚師們在炒菜過程中并沒有使用預想中的巨型大鍋和鐵锨炒菜。廚師張師傅告訴記者,為了保障菜品的衛生和口感,廚師一般都是使用小鍋炒菜。只有蒸饅頭、煮水餃時才用大鍋。雖然這樣做辛苦些,程序繁瑣點,但是看到學生再食堂吃上放心飯,還是感到很欣慰,“起碼這是對自己廚藝的一種認可吧”。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