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深圳10月11日專電題:一只生蠔折射的“雙重安全困境”——廣東生蠔重金屬超標調查
廣東省海洋與漁業局日前發布的一則報告顯示,海水污染導致貝類重金屬嚴重超標,而長期食用重金屬超標的貝類可能對人體臟器產生危害。作為主要的貝類產品,生蠔這一餐桌美味讓不少消費者“避而遠之”。
一只小小生蠔的重金屬超標,折射出保護環境安全與產業發展,食品安全和檢測標準滯后的雙重困境。
生蠔被曝重金屬含量超標數百倍
深圳市民老鄭準備暫時告別自己鐘愛的碳烤生蠔了。
因為日前廣東省海洋與漁業局發布的《2010年廣東省海洋環境質量公報》顯示,2010年珠江八大入海口攜帶入海的污染物約108.1萬噸,導致部分貝類體內重金屬含量嚴重超標。有專家表示,消費者常吃的生蠔銅含量超標740倍、鎘含量超標90倍。
華南農業大學鄒記興教授介紹說,生蠔學名牡蠣,多在淺海中養殖,對污染物較有耐性,由于常以海水中腐殖質為食,在海水被嚴重污染時,生蠔體內也會有重金屬沉積。
生蠔被污染的消息讓不少消費者“忍痛割愛”。老鄭之前在網上團購了一家位于深圳羅湖公園附近的燒烤店套餐,里面含有12只碳烤生蠔,在看到生蠔被重金屬污染的消息后,他馬上向商家打電話要求退訂套餐。這家燒烤店的老板則介紹,最近幾天他們已不再進生蠔了,“因為很少有客人再吃”。
質檢部門:一個月前檢測未發現超標
記者采訪了深圳市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中心,該中心有關負責人表示,在深圳不久前舉行的大運會期間,曾經對包括生蠔在內的貝類產品進行過檢測,當時的結果顯示“貝類產品的重金屬含量在標準范圍內”。同時,該中心表示,已注意到最近傳出的生蠔被污染的消息,近期還會組織更大規模的檢測。
而記者從一些水產品批發商處了解到,由于飲食習慣和近海等因素,廣東市場的生蠔消費量在全國位居前列。以深圳為例,除了產自湛江、福建等地的生蠔外,深圳本地也養殖一些生蠔。一些消費者擔心,深圳所處的珠三角地區由于工業發達,污染嚴重,生蠔的重金屬含量會超過其他地區。不過記者注意到,深圳市場上銷售的生蠔被商戶標注的產地大多為湛江。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