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不厭橄欖”里超量使用了苯甲酸,2萬多公斤豆腐皮里加入了滑石粉,糖糕里違法添加了甜蜜素……昨日,省質監局召開了嚴厲打擊違法添加非食用物質和濫用食品添加劑專項行動新聞發布會。會上,公布了我省十大違法添加非食用物質和濫用食品添加劑生產企業“黑名單”。
截止到9月底,全省系統共抽檢產品12628批次,其中省級定期監督抽查5530批次,合格率為93.9 %,較去年同期增長0.2個百分點。
其中,省質監還針對食品糕點和米面制品、蜂產品等五大類社會關注熱點食品及相關產品生產企業,進行了專項監督檢查。
甜食、調味品易被違法使用添加劑
省質監局公布的“黑名單”中,有6家生產企業涉及生產甜食類產品,如沙琪瑪、蛋糕、蜜餞、糖糕等。“蜜餞、調味品、糕點類一般都是違法使用添加劑的重點關注產品。”省質監相關負責人表示。
杭州有一家企業也上了黑名單。杭州鑫成食品有限公司文忠分公司今年9月5日生產的“吃不厭橄欖”因為超量使用苯甲酸被查處。省質監封存了15公斤問題產品,責令企業召回已經消失的10公斤產品,并啟動了吊銷企業生產許可證程序。
蜜餞的違法使用添加劑一直是“頑癥”。“不過今年蜜餞的違法使用添加劑情況已經好很多了。”省質監局食品生產監管處處長李初排表示。今年查到的違法企業是嵊州市羲之食品有限公司,該公司在其生產的脆梅蜜餞中違法超量使用苯甲酸、山梨酸等。
此次黑名單中,涉及產品數量最大的是溫州孫捷挺豆制品加工場生產的23165公斤豆腐皮。省質監現場檢查發現該批豆腐皮違法添加滑石粉等非法添加物。“已經封存全部違法添加問題產品,并未流入市場中。”李初排補充道。
醬油、辣椒醬等也容易出現違法使用添加劑,如嘉興桐鄉市春燕食品有限公司今年6月26日生產的麻辣香辣椒醬,和衢州龍游縣索瑪食品廠今年3月1日生產的醬油。
地溝油正在全面排查中
“地溝油”整治中有很多“難點”。“目前還沒有有效的檢測方法。”省質監相關負責人表示。
目前,全省正進行生產加工環節“地溝油”集中整治,對全省100家左右的食用油生產企業進行核查,同時重點關注會使用地溝油的食用油生產企業。
從源頭查起,省質監正在核查植物油生產企業進料、出油記錄情況和資金往來賬目以及分裝食用油企業的購入原油來源、數量、價格、資金往來賬目、銷售記錄及產品標識。同時,還配合公安部門對生物柴油、工業油脂生產企業進行全面核查。
專項整治食品糕點、米面制品、蜂產品等
“塑化劑”事件中,省質監檢查了食品、食品添加劑和化妝品生產企業965家次。
溫州“染色饅頭”事件發生后,省質監迅速部署開展糕點、米面制品生產加工企業專項檢查,重點檢查饅頭、雜糧包等“有色”食品。通過檢查,4家衛生條件不符合規范要求的企業被責令限期整改,對30家企業立案查處,共封存涉案食品12891.7公斤,責令企業現場銷毀食品51公斤。
酒類產品整治中,全省累計注銷酒類生產許可證34張,撤銷黃酒生產許可證2張。上半年全省定期監督抽查白酒232批次,其中合格222批次,批次合格率為95.7%,較2010年提高了近2個百分點;抽查黃酒571批次,其中合格553批次,批次合格率為96.8%,較2010年提高了近1個百分點,全省黃白酒行業質量安全水平進一步得到提高。
蜂產品檢查中,累計檢查蜂蜜生產企業76家,其中停產企業13家。現場檢查中未發現使用葡萄糖高果糖漿、蔗糖等摻入蜂蜜冒充蜂蜜產品銷售情況。通過整治,蜂產品質量明顯好轉,從連續三次跟蹤抽查情況看,合格率連續遞增。
“我省乳品是安全可靠的。”省質監局食品生產監管處處長李初排強調道。今年通過對省內35家獲得生產許可證的乳制品和嬰幼兒配方乳粉生產企業開展了重新審核工作,現有乳制品及嬰幼兒配方乳粉生產企業20家,其中嬰幼兒乳粉生產企業3家。
此外,全省實施“乳品生產企業每周抽檢”和“生鮮乳和原料乳粉15%比例抽檢”制度。截至目前,全省共抽檢生鮮乳、原料乳粉5824批次,乳制品4081批次,均沒有檢出問題。省質監針對51項風險因子開展省級乳制品質量安全風險專項監測。截至目前,共監測嬰幼兒配方乳粉93批次、乳制品330批次、原料生鮮乳和乳粉462批次,均未發現問題產品。據每日商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