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進入中糧系統兩年多之后,雖然包括牛根生在內的原高管呈現逐漸淡出之勢,但上周公布的一則股權激勵方案還是顯示出中糧方面對蒙牛管理團隊的倚重———有效期長達7年、6500萬份的購股權為后者戴上了亮閃閃的金手銬。與此同時,光明乳業發布公告稱,擬向企業內部募集約14億建設新工廠,本意是擴大產能,卻有觀點指其是處在2009年管理層股權激勵方案第一個解鎖期的后半期,此舉是在為高管股權激勵鋪路。
“股權激勵無疑會對業績起到推動作用,期限變長則令高層的決策更慎重。”資深乳業專家王丁棉表示。但值得注意的是,前有伊利因實施股權激勵計劃導致2007年度凈利潤虧損并一度跌停的事實,后有光明這一“上海市國資企業股權激勵試點改革第一單”在股東大會現場爆發肢體沖突的場面,經歷了行業種種事態之后的乳企股權激勵方案顯然更需要傾聽市場的聲音。
中糧二次綁定蒙牛原團隊
蒙牛乳業上周發布公告稱,向主要管理層的合資格承授人要約授出6500萬份購股權,行使價為24.1港元,有效期7年,其中總裁兼執行董事楊文俊獲900萬份,執行董事兼副總裁白瑛等三名共獲880萬份。王丁棉向南都記者分析稱,這一授予對象仍以創始團隊為主的股權激勵計劃說明中糧仍在履行“三年不插手經營”的承諾,雖然牛根生辭去董事會主席,孫玉斌、姚同山等已先后離去,但以楊文俊為首的高管依舊牢牢把控蒙牛。
事實上,這已是中糧聯手厚樸進入后蒙牛的第二次股權激勵。記者了解到,2009年7月蒙牛曾公告將授出共計8880萬份購股權,行權價18.54港元,但8天之后卻否決了此總額為16.46億港元的員工股權激勵計劃。在離奇叫停4個月之后,隨著終于傍上中糧這艘大船,蒙牛于2009年11月重新推出高達21.72億港元的新方案,共授出8903萬份購股權,行權價格為24.4港元,包括楊文俊660萬股、白瑛321萬股等。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