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師表示,雖然山西汾酒保價限量政策促使市場對其三季度業績預期下降,但從長期來看,山西汾酒將繼續保持增長態勢,仍然看好企業未來發展
曾經因"國酒之爭"而被炒作的沸沸揚揚的山西汾酒,近日因"控量保價"政策遭到市場質疑,更分析師指出山西汾酒未來業績良好預期將落空,山西汾酒股價遂在二級市場上遭遇重挫。
中投顧問食品行業研究員周思然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作為我國清香型白酒的龍頭企業及山西省白酒資源的整合平臺,山西汾酒擁有品牌和資本雙重優勢,未來發展潛力巨大。三季度業績或將低于預期,而正是這種市場意識導致其股價下跌。
金融界首席分析師楊海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汾酒沒有被選為國酒的確很虧,但那確實是歷史造成的,無法改變,得力宣傳固然對銷售有利,但是,投資者要看的是公司實實在在的業績。
控量保價遭遇市場尷尬?
據媒體報道,"山西汾酒在3月份對部分產品提價后,市場出現銷售價格混亂,于是該公司在三季度開始了’控量保價’的政策。而在這一政策的后果將導致其終端需求不是非常旺,預計銷量可能會下滑。"
對于白酒企業來說,控量保價的措施是企業經常慣用的劑量,而茅臺就是成功的代表。然而,對于汾酒的這一做法,卻招來了市場的喧嘩。
在中投顧問食品行業研究員周思然看來,汾酒2010年下半年業績表現帶給市場的震撼仍然存在,這種前高后低的往年業績表現也降低了市場對企業三季度的業績預期。
周思然表示,山西汾酒自今年3月29日對部分產品價格進行調整后,市場價格一直比較混亂。為解決這一情況,企業開始實行保價限量政策,而這一政策的實施或將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其銷量,進而影響三季報業績。因此,山西汾酒在三季度企業業績增長將放緩,其營業收入和凈利潤或將出現下降的趨勢。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