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部分農村撂荒耕地棄種小麥現象調查
記者近日在河北石家莊、邯鄲、衡水等地采訪時了解到,今年以來小麥、玉米價格倒掛明顯,“飼料小麥”用量增加。但由于小麥種植成本高、產量低,不少農民反映種小麥不掙錢,在玉米收割完后打算撂荒土地,明年種春玉米。有關專家認為,雙重疊加作用將有可能減少“口糧小麥”庫存,危及糧食安全。
小麥、玉米“價格倒掛”明顯
據河北省農業廳介紹,常年小麥、玉米合理比價應為1.1比1。而記者在河北一些農村走訪發現,今年以來,這一比例一度降到0.85比1。
趙縣百戶莊村有3000多口人,人均耕地不到一畝。金燦燦的玉米堆放在村民趙雙玉家的庭院里,他一邊將晾曬的玉米裝袋保存,一邊告訴記者:“去年小麥每斤1元錢時,玉米每斤只有0.9元,現在玉米比小麥貴,玉米價格是每斤1.25元,小麥每斤1.03元,這是多年沒見的怪事。”
在大名縣鐵川口村村口,記者遠遠看到,村民薛景院自己動手修理小麥耕播機,他剛收完玉米,對記者說:“我家里種了7.5畝玉米,今年收成不錯,大概一畝地能產1000多斤,現在行情不錯,銷路不愁,大多數村民都賣給小販,小販再賣給飼料廠。可是這年頭,種小麥費時費力,收益不怎么樣。”
辛集市興達飼料集團有限公司采購部經理張興民說,產業鏈條的延伸給玉米這一重要農作物需求格局帶來變化。現在玉米的工業用途廣泛,淀粉、飼料、制藥等行業需求不斷增長,加上人為囤積炒作,搞得貨源很緊缺。9月底,他們以1.29元/斤的價格從小販手中收購大量玉米,價格每斤比去年同期貴0.3元。
持續走高的玉米價格打亂了農產品市場長久以來的比價關系,進而在生產領域不同品種之間的替代開始出現。張興民說,企業從成本考慮已使用一些小麥作為替代,等玉米價格下降后還會優先使用玉米,因為玉米的品質相對比較好,營養更全面。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