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上海都知道南匯的“矮腳青菜”,這種本地小青菜鮮糯好吃,很受歡迎。但也許很少有人知道,上海的傳統優質青菜品種經改良后,現已在20多個省市、自治區推廣種植,占同類產品市場10%左右。也就是說,全國10%的青菜都是“上海青”。
種業,正在成為現代農業發展中的“核心競爭力”,而人們對其認識也是逐步加深的。早在2000年,上海長征蔬菜種子公司的一位蔬菜種子專家隨團赴美國考察,在新澤西州一家農場看到田間有青菜種植,就問農場主這是什么菜,回答是“上海青”。專家還驚喜地發現“上海青”的英文讀法和中文是一樣的,正為這個地方品種的影響力感到驕傲時,農場主卻隨即又強調說,這個品種叫“日本上海青”,從日本進口,種子價格折合人民幣要2000元1公斤。這使那位專家感觸極深,回國后,他馬上開始收集國內外青菜品種資源,致力于雜交青菜的育種工作,用了10年時間,終于在2010年推出了長征系列雜交青菜新品種。其中,長征二號雜交青菜很快被市場認可,當年就銷售了3000多公斤菜種子,成為進口品種的有力競爭對手,僅這個品種當年就為農民節約60萬元的種子成本。如今,長征公司相信:憑借自身的銷售網絡和價格優勢,長征系列雜交青菜完全可以取代進口品種。
在由城郊型農業向都市型農業轉變、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的過程中,利用上海國際大都市的科技和市場優勢,加快發展種業,成為上海現代農業發展的重要戰略。“十一五”以來,以實施“種子工程”為契機,上海加快了種子基礎設施建設,良種繁育基地體系已基本形成,建成了上海農作物南繁基地與南繁工作站。2009年,建設稻麥良種基地18個,生產基地面積近2萬畝,配備種子烘干、精選、包裝、加工流水線10套,改善了種子倉儲、曬場等設施條件,良種供應能力大大增強,基本能滿足本市主要農作物統一供種的需要。蔬菜“種子工程”確定了14種蔬菜作物作為良種化主攻目標,落實了一批良繁基地,在外地建立了一批繁種基地,實行提純復壯和良種繁殖。目前全市蔬菜有原種圃800多畝,良種繁育面積1萬多畝,并形成了浦東孫橋、金山銀龍、閔行馬橋等現代化種苗繁育基地?!斗N子法》實施后,推進了種子經營企業重組、改制等,經營規模有所擴大,上海持證種子經營企業已達105家,其中注冊資本1000萬元以上的有5家,500萬元以上的有12家,總資產規模達4.1億元,實現年銷售收入5億元,并培育出如上?;莺?、上海種都等具有較好成長性的民營種業龍頭企業。####
上海的優質農作物品種也開始走向全國。“滬旱3號”、“旱優3號”等節水旱稻品種在安徽、廣西等地達到20萬畝;上海農科院的8個“滬油系列”雙低油菜成為農業部主推品種,在長江流域年種植面積達到1000萬畝左右,香菇系列品種在浙江帶動農戶1000萬戶以上;“花30”等系列細胞工程啤酒大麥品種在全國種植2000萬畝。
據悉,上海將開展全市種質資源普查與搜集,制定本市農作物種質資源引進、分類、鑒定和基因分析、保存、更新等環節的技術、方法及標準。同時,將探索建立商業化育種新機制,建設一批規?;?、標準化、集約化和機械化的種子生產基地。加快種業發展,樹立上海在現代農業發展中“領跑者”的形象。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