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疆某知名品牌白酒推出新款產品,其廣告宣傳口號是人們相當熟稔的“揭蓋有獎,再來一瓶”,并重磅推出100000瓶大派送”,以此形成一波強勢“促銷風暴”。
新品上市促銷,一招“搶鮮”盡得先機。“再來一瓶”似曾相識嗎?會意一笑從當初的礦泉水、茶飲料、啤酒,到現在的牛奶、白酒,以后連醬油、醋乃至所有瓶裝商品,都有可能對消費者“再來一瓶”。
毋庸諱言,作為一種技術含量不高的促銷方式,雖然“再來一瓶”的環境和“載體”不斷變化,但“再來一瓶”本身卻成為市場的“必殺技”,一出江湖必有斬獲。
同時也應承認,被重復使用過無數遍的“再來一瓶”,喊到如今已難言新鮮,當消費者的消費心理被“再來一瓶”反復撥動、驟起驟伏、漸趨穩定直至重歸淡定時,“再來一瓶”是否還能風光依舊青春無敵呢?
高中獎率盤活“再來一瓶”
2009年,康師傅系列飲品在全國大范圍內開始實施“再來一瓶”促銷,“打開瓶蓋,瓶蓋里面就印著"再來一瓶",可以兌換紅茶、綠茶、茉莉花茶等多款飲品,有時候還能連續中獎。”90后小伙周浩然對當時“再來一瓶”的兌獎場景印象深刻。
此后,今麥郎、娃哈哈等品牌的飲品相繼推出“再來一瓶”促銷。各品牌飲品也都在飲料瓶外包裝上明示了中獎率,其中,康師傅系列飲品17%的中獎率,今麥郎7.5%的中獎率,娃哈哈4.8%的中獎率等,都讓消費者感受到“喝一瓶再獎一瓶”真是屢試不爽。
但是,飲料促銷并不是“再來一瓶”的首創者。從上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啤酒企業就在做開蓋有獎,到現在快20年了。雖然啤酒行業開蓋有獎進行得很早,但形成的影響力遠不如今。
"再來一瓶"的促銷出現和存在時間久,但由于中獎率不高、兌獎不方便等原因,直到飲料的促銷才將這種促銷方式做成功了。”主攻市場營銷的新疆財經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副院長、教授劉志林認為。
兌獎難影響消費者忠誠度
“再來一瓶”促銷中,中獎的喜悅往往被“兌獎難”阻撓和打擊。2010年至2011年,各種飲品由于“兌獎難”問題飽受輿論非議,消費者普遍遭遇零售商拒絕兌換的問題。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