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白糖入滇真相”追蹤
近日,昆明市質監部門查獲30噸來源不明的越南白糖,不法分子通過分裝冒充云南本土企業的優質產品來牟取高額利潤。無獨有偶,今年8月昆明海關就曾查獲一批100余噸的越南走私白糖,東南亞白糖“鉆空子”流入中國市場的苗頭,若隱若現。相關人士認為,要斬斷這條利益鏈,還有待“聯動機制”的成熟。
賣場難覓國外白糖
記者走訪了昆明部分零售市場,發現各大超市出售的白糖標識均為國產,很難看到國外白糖品牌。
云南省糖業協會理事長鄧毅介紹,在正規超市,對進貨渠道有嚴格的規定,企業要各項手續齊全才能進入賣場,而越南等國的白糖通過正規渠道進入的本來就少,零售的就更加少。“不過,在一些州市的鄉鎮二級市場,因為價格便宜,會有一些東南亞白糖出售,但質量會差得多。”
對于不法分子為何敢冒風險,把質量不高的越南等國白糖套上云南本土品牌出售的問題,昆明經開區質監局稽查科科長鄧志輝介紹,這主要是由于通過非法渠道進入中國的越南白糖價格便宜,每噸在5000元左右,而云南白糖價格普遍每噸在7200元以上,因此,不法分子才敢鋌而走險。
“要靠制度保證供給”
“白糖在國際貿易中是敏感產品,各國對進口白糖控制得比較嚴格,中國也不例外。”鄧毅介紹,國內的白糖產量并不能滿足市場需求,在這種情況下,國家每年進口配額卻只有194萬噸,通過海關進入的越南白糖,到國內市場后,價格已經接近國產白糖價格,而且質量并不好。
同時,大量產地為泰國、越南的白糖通過不規范渠道進入國內市場,對本土糖產業的發展極為不利,“斬斷灰色利益鏈還要靠國內糖產業自身的健康發展,從種植到生產、銷售都要規范起來。云南剛剛確立的糖料收購和零售聯動機制讓眾多糖企看到了希望,不是簡單的聯動,而是把種植戶的利益都包含在內,從源頭上保證了原料供給。”鄧毅認為,糖料收購與零售實行聯動機制全國都推廣后,不僅糖企和糖農的利益得到保證,更重要的是對維護國家食品安全起到積極作用。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