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廣東多種貝殼類海洋動物遭重金屬污染的消息傳出后,海產品的食品安全問題引起了人們的關注。近日,記者走訪了臺東、寧夏路、閩江路附近 20家海參專賣店發現,不少海參專賣店都拿不出相關部門出具的檢驗報告,而可以出具報告的部分商家也只能拿出某批次的送檢報告,其中對銅、鉛、鎘等常見重金屬含量的檢測基本沒有涉及。
近日,記者來到南山市場,這里聚集著一大批中小海參專賣店。記者走進一家名為參寶齋的海參專
賣店,工作人員指著掛在墻上的食品流通許可證等相關證件告訴記者,"沒聽說過賣海參還要具備重金屬含量檢驗報告,你打聽打聽吧,我們這塊兒賣海參的應該都沒有。"在隔壁不遠處一家水產專賣店,當詢問銷售人員是否有重金屬檢驗報告時,銷售人員一臉詫異地說:"我不知道你說的重金屬是金還是銀,我們家的海參從養殖到運輸、銷售都不接觸金屬。"
隨后記者來到位于江西路的張公島海參專賣店。店員向記者出具了干海參的檢驗報告,但報告中只標明了樣本所含蛋白質、水分、鹽分、水溶性還原糖等常規項的含量,并未對鉛、鎘等重金屬含量做出檢測。在好當家海參專賣店,經理表示,店里有相關檢驗報告,但由于時間太長,不知放在何處了。"我們公司每批都有檢驗報告,但都留在了總公司,我們這邊沒有。"
在寧夏路二輕新村附近的老尹家海參專賣店,記者看到了由青島市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所出具的較為齊備的檢驗報告。記者在報告單上看到,該送檢產品鎘含量為 0.02毫克,無機砷含量為0.05毫克,甲基汞未檢出,鉛含量為0.09毫克,鋁含量為8毫克,符合國家標準。
山東省海水養殖研究所教授仲維仁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海參屬于低棲生物,以海底的有機碎屑、低棲藻類、小型生物、菌落和底泥為主要餌料,而這些東西本身富含重金屬。中國海洋大學一位教授表示,如果海參在養殖或生長過程中吸收了重金屬,加工過程中想要去掉的可能性不大。仲維仁告訴記者,一旦重金屬進入人體,就很難排出,沉淀到一定的量,就會產生慢性中毒。"目前對海參重金屬含量的監管還比較薄弱,如若不發生糾紛,很少有企業會主動送檢。"
青島市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所食品化工部一位工作人員介紹說,干海參每年應至少做一次抽檢,全部項目做下來檢驗費用大概在1000元左右,但很少有企業專門委托來做重金屬的含量檢測。青島市工商局工作人員介紹說,工商部門不具備商品質量檢測的職能,每年由工商局組織的產品質量檢測數量也比較有限,目前海參重金屬含量并不在受檢行列。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