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水“消毒”、橡皮錘“封口”、電吹風“烘干”——這些簡單工具就能造出價格動輒萬元的洋酒,而后“以假亂真”,公然在酒吧、ktv等場所高價叫賣。
“新華視點”記者近期調查發現,在上海等一些城市娛樂消費場所,燈紅酒綠間,一些并非消費者的人收購酒瓶,但這些酒瓶最終進入一條隱秘的假洋酒產業鏈,如何有效監管亟待破題。
塑料桶裝酒 橡皮錘“封口”
記者在上海多家ktv和酒吧看到,洋酒瓶收購價不菲,但這些高價“葫蘆”里賣的都是佳釀嗎?
在上海市嘉定區,當地人王富貴租賃倉庫購買制假原料、商標、機器設備,招募左某父子及駕駛員鐘如成,分工協作,冒用13種注冊商標的品牌洋酒,生產銷售假洋酒,近期被警方查獲。
王富貴承認,假冒洋酒原料是從安徽宣城購進,每噸8000元,每桶200元。空瓶子是從ktv經營者和專門收酒瓶的人那里買來,一個空瓶10元到50元;其余的標貼、瓶蓋制假設備是從廣東潮州購進,一個標貼1元左右,一個瓶蓋2元左右。
那么,假洋酒是如何生產的?據左某供認,他們購進原料后,根據不同洋酒品牌和色調按比例勾兌。灌裝時,大都先將原漿倒進一個白色塑料桶,然后再將泵放在桶里,通根水管直接打到瓶里。至于瓶蓋,像芝華士、皇家禮炮等,是用橡皮錘敲上去的。最后一道程序是貼商標,先從一大張粘紙上(印有十幾套商標)撕下來,直接貼在瓶子上。
假洋酒又是如何賣出去的?王富貴說,他在上海曹豐路的倉庫內做好假洋酒后,就叫駕駛員鐘如成運到建華路小倉庫里存放,找到客戶后,再讓鐘師傅送貨。買主大都是從網絡上找到的假洋酒銷售商,比如上海人老張和安徽人小朱,每次交貨地點、時間都不固定,基本上每天賣10來箱。
“這些假洋酒最終到了酒吧,價格就打滾翻番了。”曾多年經營酒吧的顏先生透露,在一些城市娛樂場所,賣假洋酒已是“公開的秘密”。而且,不少人是酒后去酒吧,根本分不清真假,何況不少酒吧是先上真酒再上假酒,手段隱蔽,暴利驚人。
記者實地調查發現,洋酒價格在不同地點差價達三倍。以一瓶芝華士12年(700毫升)為例,一般超市售價為220元左右,上海第一食品商店售價為270元,到了上海衡山路酒吧一條街上,售價就躥到580元至800元,而供貨給酒吧的價格不足200元。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