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悉,“思念” 牌水餃爆出“病菌門”之后,速凍面米制品新國標擬將“金黃色葡萄球菌不得檢出”改為有限量。
“按照目前的食品安全衛生標準,水餃中不得含有金黃色葡萄球菌,但按照即將生效的新國標,金黃色葡萄球菌含量則是達標的。”鄭州思念食品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賈國彪解釋稱。
該負責人所稱的“即將生效的新國標”,即為衛生部于9月6 日發布的“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速凍面米制品”征求意見稿(下稱“征求意見稿”)。其中,關于“生制品的微生物限量”規定,在每克生制品中檢出的金黃色 葡萄球 菌含量 只 要在1000-10000個之間,都為合格產品。據稱,該征求意見稿或在11月份正式生效。
此舉一出,輿論一片嘩然。
“一個參數的改變并不能說明標準是高還是低,也不能表明產品質量是否會下降,標準只會是越來越科學。”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教授陳尚武25日接受經濟導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金黃色葡萄球菌“可以有”
導報記者注意到,在征求意見稿中,多項指標被放寬。如關于速凍面米食品中的菌落總數,意見稿對生制食品的菌落總數未做要求,熟制食品中菌落總數在10000cfu/g和 100000cfu/g 范圍內。過氧化值則由現行≤0.15/100g調整為≤0.25/100g。
如此一來,“思念” 水餃中被檢出金黃色葡萄球菌,按現行食品安全質量標準,為不得檢出物質。在征求意見稿中卻是“可以有”。
“不能以參數的改變來衡量產品質量是否會下降。”陳尚武表示,金黃色葡萄球菌等微生物數量控制在一定范圍內,對于大多數健康人群身體無影響。病原菌一定不得在產品中檢測出來,但是微生物等在一定范圍內是可以的,無需控制過嚴。
在山東最大的速食產業基地諸城,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企業負責人表示,生制品中的微生物檢測沒有太大必要,因為速凍食品在消費者食用前都要經過加熱或者蒸煮,而高溫下微生物存活的幾率是非常小的。一些標準只是增加了企業的壓力,并無太大意義。
國標更科學
事實上,早在去年6月,生乳新國標就被認為是“標準倒退”。其在“細菌總數”和“蛋白質含量”兩項指標上因“太寬松”遭到了質疑。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