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僅一個月的時間,批發市場的生豬價每斤跌了將近兩塊錢,本來應該是240斤出欄的豬,在200斤就牽出來宰殺了,而隨著生豬價格的下跌,市場上豬肉價格也隨之松動,現在的肉價已經比國慶節前的“頂峰時代”跌了兩到三塊錢。為什么一漲再漲,如此堅挺的豬肉價格會調頭跳水?豬肉價格幾年來不斷地起起伏伏是否存在著一個“豬的周期”?如何才能讓豬肉、蔬菜等相關食品價格更加趨于穩定呢?央視財經頻道主持人王小丫和特邀評論員商務部研究院研究員馬宇、著名財經評論員劉戈共同評論。
豬肉價格再次攪動社會神經,有些散養戶開始拋售生豬,豬周期這種漲跌循環該如何去化解?
豬肉價格降了,在重慶國慶節后部分超市豬肉價格開始下降,部分品種豬肉每斤最多下降了4元錢左右。
重慶超市工作人員:豬肉在國慶節期間開始下降,下降最兇的是后腿肉,原來我們賣的是20.8元/斤,現在是16.8元/斤,整個降價幅度達到4塊錢一斤。
在北京新發地市場的豬肉價格比一周前降價近一成,白條豬29日的平均批發價是,每斤10.05元,比上月同期的每斤11.38元,下降一成多,以往來說進入冬季是生豬的需求旺季,豬肉價格一般會有所上漲。在山東部分市場上的豬肉價格也是呈現下跌趨勢,當地有些散養戶開始拋售生豬。
中國生豬預警網首席顧問馮永輝認為,近來季節轉換,生豬呼吸道疾病可能多發,一些養殖戶爭先將生豬提前出欄,市場供應量增大價格因此下滑。
劉戈:2008年豬肉價格急劇下跌的現象不會重演
(《今日觀察》評論員)
按照我們平時的判斷,年底通常不是一個豬肉價格下降的時候,反倒因為接近年底,需求量會增加,最后價格會上升。那么為什么現在有變化了?現在有很多專業的分析表示,這和大家對于未來豬肉供應的判斷有關系。在2008年的時候,從2008年的4月份起有過長達四五個月時間的豬肉價格的劇烈下跌。再往前推,在2008年的2月份,我們的cpi達到了8.7這樣一個最高值。現在有人按這樣一個周期來判斷,是不是在今后幾個月也會有一個豬肉大幅度下跌的時間?現在有一部分人基于這樣一種判斷,把本來準備12月份或者明年1月份出欄的豬,現在就把它殺掉,規避一些風險,這樣就導致了市場供應量增加,最后導致價格下跌。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