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11月02日訊日前,嵊泗縣工商局對嵊泗農貿市場銷售的牛肉,委托浙江省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檢測,監測結果令人驚訝:此“牛肉”既不是真牛肉,也不是豬肉,具體是由何種肉加工制成無法鑒定。
今年7月,定海工商部門根據舉報,從農貿市場查獲了一批假牛肉,其真實身份是經過“秘方”調制后的豬肉。為此,我市工商部門對全市農貿市場出售的牛肉進行檢查。“我們是從8月份開始對農貿市場進行抽檢整頓的,想不到查到了這樣的假牛肉。 ”嵊泗縣工商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嵊泗縣工商局在對市場內熟食銷售單位進貨源頭進行清理時,發現一家熟食攤與定海查獲的主要涉案人員有牽涉,嵊泗縣對這家熟食店的近400公斤牛肉半成品及銷售的牛肉制品進行現場封存。同時,把封存牛肉和另一家經營戶經銷的牛肉送樣抽檢。檢驗結果是這批牛肉既非真的牛肉,也非類似定海那樣由豬肉加工而成。
經工商部門調查,查明兩家經營戶的問題牛肉一部分正是來源于定海,另一部分則從市外購進。目前,工商部門把查獲的這批假牛肉,送相關權威部門作進一步檢測。“年初以來,我們加強了對食品安全的監管,在全市11341戶食品經營戶中劃分了1356戶經營戶作為一類風險點進行重點監管,每個月至少要巡查兩次以上。 ”據市工商局食品監管處負責人介紹,為探索更好的監管機制,工商部門結合責任區管理,把食品安全監督管理點分為一、二、三類風險點,一類是指易發生群體性食品安全問題,包括熟食、乳制品行業、米面制品等;二類則是存在潛在風險的,如食品批發行業、學校、景區周邊等;三類則是相對安全的,如食品超市、小食雜店等。除對一類風險點重點監管外,每年對所有的食品經營戶進行誠信監管,根據每年的誠信評定再分類監管,以確保食品安全。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