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上午11時,直到簽下了4萬噸程村蠔的購銷訂單,陽江市陽西縣程村鎮紅光村蠔業協會會長謝彥安懸著的心終于放下來了。
10月份以來,在“生蠔銅超標740倍”的報道影響下,程村蠔不幸遭“池魚之殃”,由盛名在外淪為聲明狼籍,紅光村碼頭每天上貨量由約150噸劇降至近50噸。隨后,經南方日報等數家媒體刊發報道澄清后,紅光村碼頭日交易量回升至90噸左右。
但南方日報記者連日調查發現,因為“銅超標”的流言,惠州、湛江、陽江等多地縣市漁民養殖的生蠔仍大量滯銷。
“媒體誤讀了生蠔被重金屬污染的現實,但這一棍子差點打死了整個行業,最終受影響最深的是漁民。”中國水產學會淡水養殖分會副主任黃樟翰告訴記者。
事實上,遭到誤讀的不僅僅是生蠔,包括“毒香蕉”、“西瓜膨大劑”、“避孕鱔魚”、“有毒生蠔”……在一輪又一輪的食品安全危機風波中,消費者疑慮重重,專家眾說紛紜,媒體一波蓋過一波的報道把輿論推向高潮。雖然這些傳言最終被證實多數存在夸大和虛構成分,但它讓百姓對飲食環境充滿擔憂,也讓受到波及的農民和漁民蒙受損失。
“毒香蕉”導致香蕉“爛市”
幾天之內,香蕉價格跌至冰點,部分消費者也開始出現恐慌心理
國慶的臺風過后,湛江市徐聞縣下橋鎮香蕉專業合作社蕉農劉平狠下心來做出決定——砍掉香蕉林,改種蔬菜和其他瓜果。
年初,種了100多畝香蕉的劉平本以為今年會是個豐收年。早在3月份,春蕉剛上市,價格最高時賣到每斤3塊錢,他樂得合不攏嘴。
然而,好景不長。到了4月底,香蕉的價格突然降至每斤七八毛,而且銷量驟降,香蕉經銷商們消失得無影無蹤。蕉價最后低至每斤2角錢仍無人問津。突如其來的變化,讓劉平和其他蕉農措手不及。
那么到底是什么讓香蕉滯銷,價格突然大幅下跌呢?
據記者了解,香蕉價格的異常波動,源于深圳某電視媒體在4月18日的新聞節目中播出的一則“乙烯利催熟香蕉有毒”報道。在這期名為《打藥催熟香蕉賣水果也有潛規則》的報道中,記者走訪深圳市某香蕉批發市場,通過調查發現商販正在使用乙烯利催熟香蕉,該報道記錄了這個過程,,并稱“誤服乙烯利會出現嘔吐、惡心及燒灼感,長期服用對人體有害而無益”。
新聞播出后,在眾多媒體引發了跟風報道,甚至還有媒體炒作,稱乙烯利催熟的香蕉將致兒童性早熟,網絡也廣泛轉載。幾天之內,香蕉價格跌至冰點,部分消費者也開始產生恐慌心理。
“關于香蕉有毒的謠言像有周期一樣,隔段時間就來一次,我們都習慣了。”劉平無奈地說,出現所謂“香蕉有毒”的報道,已經不是第一次了。
“避孕藥”讓鱔魚蒙冤十年
每次想到“避孕藥催肥”的說法,就對黃鱔有了戒心,“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吃得安全最重要”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