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去年關于食品的一系列報道和總結中,我們在探究食品不當事件和食品安全問題時,總是希望能告訴消費者一個嚴謹結論甚至開放式結果的同時,試著分享思考方式,因為授之以漁比授之以魚要更靠譜。然而,年初的搶鹽風波卻顯示了目前這樣一種社會現象:你描述得越壞,越有人相信,人們寧愿相信謠言,而非辟謠。人們在恐懼食品問題的同時,是否能反省到健康知識和素養的缺失,造成了許多常識缺失的食品信任危機。在即將到來的2012年,消費者如何煉就一副火眼金睛來應對復雜且不斷發展的食品安全問題?而不會因為無知導致無謂的恐慌。
■ 2011大事刻度
3月 隨著今年三月份日本核危機引發人們對核安全的擔憂,輻照食品也被“舊事新炒”,多數人在初聽到“輻照”一詞時,都會聯想到“輻射”。而實際上,食品輻照技術運用已有百年歷史。
8月 在一場專門對“食物相克”說法進行正本清源的研討會上,由中醫代表和西式營養學的工作者,從各自專業闡述了食物相克理論的荒謬。然而,諷刺的是,緊接著的日子里,電視臺里依然大談柿子不能與螃蟹同吃;今年前八個月就出了十二本食物相克的書;而網絡上關于“食物相克”的微博轉發人氣非常高。
10月 房山區黑作坊使用“保險粉”漂白豆芽的事件曝光后,人們發現被美白的食品是如此之多,因為天然果蔬等食物切口暴露在空氣中,就會發生褐變反應。我們身邊很多食品都是經過漂白處理的。漂白作為一種工業化手段,在食品工業中的運用也非常廣泛。而我們需要了解的是,正常漂白處理和非法漂白處理的界限在哪里。
■ 熱點問答
公眾對于食品安全的關注是否存在盲目?
范志紅:事實上,公眾對食品安全的認識存在片面,關注的并非食品安全的全貌。而對食品添加劑的恐慌造成了誤認為所有的添加劑都是食品安全事件。實際上,微生物污染、含鉻大米、黃曲霉毒素對健康的危害,遠遠大于味千拉面勾兌之類的危害。很多人認為吃壞了拉肚子是正?,F象。而實際上,國外對食品安全方面的生物性危害是非常重視的,比如今年德國的毒黃瓜事件,是國際性的大事,而中國人看了之后,覺得致病菌讓人拉肚子不是什么大事。公眾對食品安全的主要反應是對外部的反應,因為信任感的特別缺乏,總覺得別人要加點什么來害他,對不誠信的事件會過度反應,反而對致病菌等微生物污染的安全事件或由自身造成的食品安全事件不在意。
另外,人們的健康素養知識的缺失和片面是否也有過于重視食品安全而忽略營養這一方面?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