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濟南11月9日專電題:食品價格回落拉低cpi 調控需防價格波動過大
記者袁軍寶、席敏
國家統計局9日公布的數據顯示,10月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同比上漲5.5%。其中,食品類價格同比上漲11.9%,對物價上漲的“貢獻”明顯降低。專家認為,當前我國穩定物價的多項舉措取得明顯成效,食品價格逐漸回落,但后期物價調控應注重減緩食品價格的周期性波動,避免價格大起大落造成“菜貴傷民”與“谷賤傷農”輪替。
食品價格跌至4個月前水平
數據顯示,10月份的食品類價格上漲影響價格總水平上漲約3.62個百分點,相比9月份的4.05個百分點已明顯下降。10月份食品價格環比下降0.2%,影響價格總水平下降約0.06個百分點。在食品價格漲幅下降帶動下,cpi漲幅比上月回落0.6個百分點。
記者近日在農業大省山東等地采訪發現,蔬菜及豬肉價格已明顯下降,許多品種甚至出現“賣難”現象。在濟南高新區一社區門口賣白菜的濟南唐王鎮菜農劉文東說,現在白菜的地頭收購價格只有0.15元/公斤,與去年同期相比下跌三分之二,并且也沒怎么有人去收,自己只好找了幾輛三輪車,自己運到城里賣。
近日生豬價格的下跌,也讓許多養殖戶“心驚肉跳”。“我剛賣出去5000多公斤豬,一個月前還是每公斤18元,現在還不到16元,多喂了飼料,還少賣1萬多元。”山東臨沭縣玉山鎮養殖戶張林今年養了近百頭豬,對這50多頭生豬沒能賣上好價錢后悔不已。
商務部10月發布的當月各周食用農產品監測數據顯示,除“十一”期間食用農產品價格小幅上漲外,此后連續三周回落。在這三周中,18種蔬菜平均批發價格的降幅分別為5%、2.5%和2.2%,豬肉價格的降幅分別為1.2%、1.8%和1%。
從月度數據來看,近期的食品價格已跌至4個月前的水平。農業部監測數據顯示,今年10月份農產品批發價格總指數為191.0,同比增長11.3%,環比下降4.7%,已回落至6月底水平,而11月8日的價格指數已下降至184.6,和今年5月份的水平持平。
不過,雖然蔬菜等產品價格近期回落較快,但相比去年不少農產品上漲幅度依然明顯。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10月份糧食、肉禽、蛋類、水產品、鮮果、油脂等價格同比上漲幅度都超過10%,食品類價格上漲仍是cpi上漲的主要原因。
對于后期的價格走勢,許多業內人士認為,蔬菜及肉類價格在春節前將呈現穩中有升態勢,但不排除部分品種仍會繼續下跌。
價格波動大市民農民交替“受傷”
回顧去年此時的蔬菜價格行情,許多市民正為物價的過快上漲心生抱怨,今年則恰好相反,“受傷”的變成了農民。許多業內人士認為,蔬菜、肉類的價格周期波動近幾年來十分明顯,過大的波動擾亂了民眾的生產生活。
山東安丘市姜農張玉今年種植了3畝大棚生姜,目前已收獲了2萬多公斤,但現在她只賣出去不到2500公斤。“去年這個時候生姜每公斤8元,現在只有0.8元。”張玉說,生姜價格大幅跳水讓她今年已略有虧損。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