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1月10日電 據香港中通社報道,香港特區政府發展局局長林鄭月娥9日表示,目前香港住宅的人均每日用水量約220公升,包括130公升的食水及90公升的沖廁用水,高于全球人均每日用量170公升。她認為有減少用水的空間,并可通過公眾教育及推廣使用節水器具等政策,以降低香港住宅的人均每日用量。
在9日立法會例會上,林鄭月娥就相關問題回答議員提問。
她說,港府正發展一套自愿性的“用水效益標簽計劃”,提倡使用節水器具,向消費者說明各種用水裝置及器具的耗水量及用水效益。
林鄭月娥說,標簽計劃按各類用水裝置和器具分階段實施,已推出產品包括沐浴花灑、水龍頭和洗衣機。至今在這標簽計劃下已登記的淋浴花灑、水龍頭和洗衣機型號數目分別為163、56和14。港府明年年初推出尿廁的用水效益標簽計劃。
議員提問指,香港海水化淡的成本每立方米需要12港元,高于新加坡的約3.9港元,港府會否考慮從具有成熟海水化淡設施的國家引進有關技術、汲取經驗?
林鄭月娥說,海水淡化生產單位成本取決于許多因素,其中最主要因素包括能源、海水水質、海水化淡廠的生產量和能源回收能力。港府在擬議進行的詳細研究和實地勘察時,會要求研究顧問參考及探討相關國際經驗,特別是向那些具有成熟海水化淡設施的國家汲取經驗,有利加快香港海水化淡技術研究進度及降低成本。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