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認為,聯合利華遭處罰不可避免
■本報記者 夏 芳
11月8日,國家質監局發布一份對食品、日用消費品等37類產品質量抽查結果,聯合利華旗下品牌立頓鐵觀音因稀土超標認定不合格產品。這是既聯合利華在“氟超標”風波后又一次被指質量問題。
隨后,聯合利華對媒體回應稱:“據初步了解不合格的產品只涉及一個批次并且已經全部回收。并表示稀土是屬于土壤中‘基底的東西’,不是人為向茶葉中添加的。”
另據了解,事實上,國家質檢總局早在今年8月5號就已下發通知稱立頓鐵觀音袋泡茶產品稀土含量超標,產品不合格。然而,聯合利華方面卻直到11月國家質檢總局發布公告后才發出相關聲明,而在之前長達3個月的時間內一直沒有針對消費者作出相關解釋及回收說明。聯合利華“封閉”消息,沒有及時的公告給消費者,不知是害怕此前類似的“氟超標”給公司帶來的“災難”,還是另有隱情?
本報記者日前多方聯系采訪聯合利華,但直至截稿仍未收到回復。
送走“氟超標”
迎來“稀土超標”
對于聯合利華來說,其立頓產品出現質量問題已不是先例。
2005年,美國華盛頓大學教授對不同品牌的速溶茶做的測試分析,分析結果中,立頓普通型速溶茶的氟化物含量大大超過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規定。而若按中國每升飲用水的氟化物含量不得超過1毫克計算,立頓速溶茶的氟化物含量大約是中國標準的6.5倍。
這一測試結果一出,導致聯合利華立頓紅茶立刻被消費者“棄之”,產品從貨架上消失。直到2006年,聯合利華送檢的4種立頓產品被檢驗合格后,這場“氟超標”事件才總算得到遏制。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