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連續報道的街頭隱患小吃肉夾饃的事情,今天就來總結一下,看看這肉夾饃里面到底有啥秘密。以后該吃不該吃、多吃還是少吃大家心中就自有分寸了。
在調查當中,記者注意到目前市場上肉夾饃的價格大概在2、3塊錢。并且攤主都無一例外的說自己加在肉夾饃里的肉是純正的豬肉。
除此以外,攤主還表示,自己往肉夾饃里加的豬肉量還不小。
按目前市場上生豬肉的平均價格是14塊錢計算,一斤生豬肉大概能出7兩熟豬肉,那么一斤熟豬肉的價格就是20元,如果一個肉夾饃能加進2兩熟豬肉的話,光成本就是4塊錢。而市場上肉夾饃的價格最貴的也只有3塊錢。照如此算法,市場上賣肉夾饃的攤主做的就是賠本的買賣。那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是不是肉里藏有什么貓膩?
“80%都是雞肉的。你們想見到便宜的,那肯定是雞肉??!”
街頭肉夾饃 八成非豬肉
讓記者感到吃驚的是,賣肉夾饃的攤主明確表示,雖然攤主都說自己使用的是豬肉,而實際上80%使用的都是雞肉。這是因為豬肉價格比較高,如果全用豬肉的話,賣肉夾饃根本就不賺錢,所以部分攤主就動了歪腦筋,使用便宜的雞肉或者其他肉來冒充豬肉。
電話采訪臨沂市民徐先生:“都是雞肉,死雞肉,再用紅色素泡,泡的發漲。”
記者電話采訪棗莊臺兒莊區王先生,他說這些肉都是雞肉,鴨子肉和狐貍肉。他有一個很好的鄰居就是干這個的。
用雞肉、鴨肉甚至是狐貍肉來冒充豬肉的情況,不禁讓很多人對肉夾饃的食用安全性產生了質疑。為此,記者專門采訪了山東省千佛山醫院營養科的主任杜慧真。杜主任說,長期使用小吃肉夾饃,對人的身體是有百害而無一利的。
山東省千佛山醫院營養科主任杜慧真:“豬肉、雞肉里面膽固醇很高,血脂很高,如果長時間食用容易導致動脈粥樣硬化。”
這肉夾饃里面的學問還真不少。在這里提醒廣大市民,這種東西還是少食為宜。(來源:齊魯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