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此前近兩個月時間內宏觀面歐債危機持續升溫,而豆類自身基本面也偏空,美豆出口不利,且南美播種進度較快,因此在宏觀面和基本面雙重利空打壓下豆類出現較深跌幅。不過隨著價格的深度回調,利空因素也逐漸被市場所消化,我們認為后市進一步下跌的空間不大,而上漲的可能性則逐漸加大。
一、全球性貨幣政策有逐漸放松跡象。
面對歐債危機以及全球經濟復蘇放緩,各國的貨幣政策出現重新放松的跡象。10月6日,英國央行推出新一輪量化寬松政策,11月2日澳大利亞央行降息25個基點,11月3日歐洲央行降息25個基點,全球最大經濟體美國則一直維持寬松貨幣政策,且預期未來有可能進一步推出qe3。
中國貨幣政策自去年緊縮以來,近期也有松動跡象。10月新增貸款為5868億元,明顯高于上期4700億元,央行公開市場方面則連續兩周持續凈投放,出現3年期央票、1年期央票招標收益率微降信號,同時央行或允許民間借貸資本陽光化。
二、國家最低收購價有望進一步上調,限制下方空間。
由于今年國產大豆大幅減產,且成本上升,為保護農民利益和種植積極性,以及保護中國大豆產業鏈不完全淪陷,今年國家或將再度上調國產大豆最低收購價 。去年國產大豆最低收購價為3800元/噸,如果按照今年油菜籽最低收購價上調的幅度18%比照,那么今年國產大豆最低收購價有望達到4480元/噸。
三、年末是油脂油料的傳統消費旺季,存在季節性上漲可能性。
由于今年經濟形勢不好,且企業資金鏈緊張,油脂下游企業普遍采取低庫存或現用現買策略,造成港口和油脂企業庫存壓力較大。不過年末是中國傳統的油脂油料消費旺季,如果資金鏈一旦有所放松,下游企業勢必要加大備貨力度,油脂油料則有望迎來一波上漲行情。
因此,現階段盡管歐債危機陰霾仍在,但對于有政策支撐的國內豆類來說易漲難跌。建議投資者可趁現階段豆類價格處于低位采取逢低吸納的策略,等待上漲的機會。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