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國內食用農產品價格普遍回落,全球農產品期貨亦呈弱勢震蕩走勢。在國際金融環境動蕩情況下,宏觀經濟局勢變化仍將主導包括農產品在內的商品市場,后市震蕩行情仍將上演。不過,在國家收儲政策的支撐下,國內農產品大幅下跌的可能性不大,整體將保持平穩運行。
全球農產品價格溫和下調
商務部近期公布的監測數據顯示,11月7日至13日當周,食用農產品價格繼續走低。其中,豬肉價格環比下降1.9%,自9月中旬以來累計下降8.2%。雞蛋零售價格連續7周回落。糧油零售價格保持總體穩定,其中豆油上漲0.1%,大米和面粉價格均與前一周持平。
期貨方面,11月份農產品普遍呈現震蕩回落走勢,大豆、玉米則在季節性供應增加的情況下維持弱勢行情。目前,多數農產品價格已較年內高點有大幅回落,其中小麥、棕櫚油、豆油和豆粕的回落幅度達到20%左右。
上周,連豆累計下跌2.79%,強麥累計下跌1.27%,白糖累計跌幅為1.82%,早秈稻累計跌幅為0.35%。外盤波動相對較大,美黃豆上周累計跌3.76%,美小麥周跌幅為3.06%,美玉米跌2.10%。
業內人士認為,近期全球農產品價格下跌,是受到系統性因素和自身基本面因素的雙重影響。
光大期貨分析師趙燕向記者表示,歐債危機帶來的系統性壓力及由此引發的全球農產品需求放緩的擔憂打壓整體市場價格。另外,北美季節性收割壓力及南美新作播種和生長初期天氣情況良好也對農產品價格形成打壓。國內方面,政府宏觀調控效果也初步顯現,肉蛋等價格連續回落。
“在當前相當復雜的世界經濟形勢中,全球農產品供求關系將發生改善。”宏源期貨分析師王勇認為。盡管個別國家個別農產品因災減產(如美國棉花、泰國白糖),但總體來看,2011年度全球農產品并無大災大難,供給量較往年增加。另一方面,經濟環境差了,需求自然減弱,導致農產品價格弱勢運行。
國內農產品下行空間或有限
在國際金融環境動蕩情況下,宏觀經濟局勢變化仍將主導包括農產品在內的商品市場,行情仍會震蕩反復,待周邊環境企穩后市場才會真正回歸基本面炒作。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