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家質量監督檢驗總局公布了全國膨化食品的檢查結果。國家質量監督檢驗總局抽查了北京、天津、河北、遼寧、上海、江蘇、浙江、安徽、河南、湖北、湖南、廣東、重慶、四川、陜西等15個省、直轄市112家企業生產的120種膨化食品。檢驗項目涵蓋膨化食品的酸價、過氧化值等23個項目。抽查結果顯示,涉及總砷、鉛、黃曲霉毒素b1、大腸菌群、致病菌(沙門氏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志賀氏菌)等項目均符合標準要求,但在菌落總數、鋁的殘留量、甜蜜素、糖精鈉、酸價、過氧化值、羰基價等方面發現有8種產品不符合標準,其中有2種產品是遼寧廠家生產的,他們分別是撫順市美的好食品廠生產的150g/袋的"喜加喜鍋巴"和沈陽金鑫鑫食品有限公司生產的30g/袋(小袋) 的"燒貝殼(膨化食品)".不合格的兩種食品原因分別是酸價和羰基價超標,最高超標達19.1單位。
另外,其他6種不合格的產品分別是北京福星源食品加工廠生產的2.2kg/袋鍋巴、北京鵬力達食品有限公司生產的115g/袋得開米奇魷魚卷、長沙市雨花區漳龍食品廠生產的香米鍋巴、湖南省華文食品有限公司生產的26g/袋的薯1薯2、重慶市軍威食品有限公司生產的30g/袋的泡椒臭干子和漢中市龍鳳食品有限公司生產的110g/袋的麥燒。
針對8種不合產品涉及到的不合格指標項目,本報請遼寧省養生康復學會副秘書長梁家紅進行解讀。
檢驗依據:《食品添加劑使用衛生標準》gb 2760-2007、《膨化食品衛生標準》gb17401-2003等相關標準和經備案現行有效的企業標準及產品明示質量要求。
檢驗項目:膨化食品的酸價、過氧化值、羰基價、糖精鈉、安賽蜜、甜蜜素、檸檬黃、日落黃、莧菜紅、誘惑紅、胭脂紅、亮藍、丁基羥基茴香醚 (bha)、二丁基羥基甲苯(bht)、特丁基對苯二酚(tbhq)、沒食子酸丙酯(pg)、鋁的殘留量、總砷、鉛、黃曲霉毒素b1、菌落總數、大腸菌群、致病菌(沙門氏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志賀氏菌)等23個項目。
檢驗結果:8種產品不符合標準的規定,涉及到菌落總數、鋁的殘留量、甜蜜素、糖精鈉、酸價、過氧化值、羰基價。
酸價越小油脂質量越好
酸價:標準值≤3.0mg/g
梁家紅:酸價是脂肪中游離脂肪酸含量的標志,脂肪在長期保藏過程中,由于微生物、酶和熱的作用發生緩慢水解,產生游離脂肪酸。而脂肪的質量與其中游離脂肪酸的含量有關。一般常用酸價作為衡量標準之一。酸價越小,說明油脂質量越好,新鮮度和精煉程度越好。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