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太空培育出的種子
“明天神舟八號返回艙開艙后,隨其遨游太空的‘閩架豆種子到達泉州還需要一段時間,因為要在北京對這些種子進行公證。”昨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育種研究中心在福建省內的唯一授權機構福建神舟航天育種科技有限公司的總經理許丹告訴記者。
伴隨神舟八號遨游太空的閩籍農作物,有“閩架豆”種子及來自武夷山的武夷大紅袍和巖茶種子。據悉,福建出產,并由福建選送,嚴格意義上的閩籍農作物種子隨神舟飛船上天,這還是頭一遭。記者了解到,三種種子落地后,將交由華僑大學和泉州市農業科學研究所進行選種和培育,其中豆種將先行落戶泉州惠安東橋鎮大吳村,由于需要對其進行選種培育,其果實最快需要后年才能進入市場。記者黃雅珊林勁峰文/圖
上過天的不一定都是太空種子
記者致電泉州各縣(市、區)多家種子公司預購太空種子,獲知這些公司只售賣過水稻太空種子“特優航1號”和“特優航2號”,不過由于播種季節未到,現在沒貨。
是不是只要遨游過太空的種子,就叫“太空種子”呢?華大生物工程與技術系副教授劉建福否定了這種看法。
他介紹,普通種子晉級為太空種子,須經過重重“關卡”,只有經過篩選、太空誘變以及地面選育這三個階段后,普通種子才能入圍“太空種子”。“上過天的種子也只有極少數能進入太空種子行列,因為上天的種子要在太空中經過誘變處理,使其發生基因突變。然而,這一基因突變有的會變好,有的會變壞,變好的才能在地面進行培育”。
最早后年能吃到“太空閩架豆”
“泉州已經培育出來的太空果實有一二十種,比如西瓜、西紅柿、豇豆等,但是由于還處于培育階段,數量有限,目前市場上還買不到。”許總經理告訴記者。
那么本次送上天的“閩架豆”,市民何時能品嘗到呢?劉副教授說,豆類生長周期是兩個月,但是科研人員對這次遨游過太空的“閩架豆”的選種需要五到六個周期,“確保性狀穩定后,并申請為‘太空種子,才能大規模生產。”也就是說,如果順利的話,市民品嘗到這次遨游過太空的“閩架豆”種子結出的果實至少要到后年。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