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受臨儲菜油大量拋售打壓,國內外菜油價格持續倒掛;盡管國家大幅提高菜籽托市收購價格,但由于國際市場油脂油料價格持續高位運行,進口菜籽依然沒有價格優勢。直到8月下旬,歐美債務危機引發全球商品市場跳水,國際市場菜油、菜籽價格大幅下滑,近月船期菜籽進口成本快速接近國產菜籽。
壓榨利潤“冰火兩重天”
近日,國內菜籽收購價格集中在3520~3640元/噸,較上月下降50~100元/噸,以當前菜粕價格測算,國產四級菜油生產成本在10000元/噸左右,高于市場銷售價格,壓榨環節仍處虧損狀態。
由于宏觀經濟發展的不確定性仍然較大,油粕市場總體走勢低迷,壓榨企業和貿易商對后市的悲觀情緒較重,收購菜籽積極性不高。農戶受種植成本增加及產量下滑的影響,預期價格較高,惜售心理較重。內蒙古、青海、甘肅等地的春播菜籽集中上市銷售期成交甚少,長江流域菜籽貿易商未獲得預期價差,交投亦不活躍,市場購銷一直維持低迷狀態。
與壓榨國產菜籽虧損不同的是,8月底開始,國際市場菜籽價格大幅下跌,進口成本大幅下降,自10月份開始,進口低價菜籽陸續到港,初步估計10月到港進口菜籽價格在4800元/噸左右。由于進口菜籽含油率高達43%~44%,遠高于國產菜籽的36%,盡管成本略高于國產菜籽,但仍具有較大優勢。以當前菜粕價格測算,進口菜籽壓榨環節利潤約550元/噸,相比國產菜籽利潤空間巨大。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