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工廠data
農產品價格跌勢有所放緩
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延續下行趨勢
當前,盡管市場對11、12月cpi下破5%達成共識,高通脹的警報正式解除,但高通脹的“帽子”會否真正摘除,還有待驗證。11月下旬以來,農產品價格的下行速度已有所放緩。
據農業部公布的數據顯示,11月以來農產品批發價格繼續下行,截至11月18日,農產品批發價格指數收報183.90點,較10月末的186.40點大幅下降;但本周以來,農產品價格連續收報183.60點,下行速度出現放緩跡象。具體來看,肉禽、蛋類及蔬菜價格均連續下降,豬肉價格更在10月中旬之后接連出現環比大跌。22個省市的生豬價格11月18日收報16.63元/公斤,較此前19元/公斤的高位回落超過10%。
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方面,伴隨著意大利債務危機的大面積爆發,全球風險偏好情緒持續下降。在全球投資者情緒仍不穩的背景下,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本月以來持續下降。截至11月18日,crb現貨指數收報492.81點,較上月末的510.23點大幅回落;crb期貨指數18收報584.32點,較上月末的604.28點也出現一定程度的回落。
分析人士指出,歐債危機的警報還未解除,且西班牙及法國的債務危機也有爆發的跡象,短期外圍風暴還很難平息,市場關注焦點在于23日歐洲央行會否推出歐元區債券上。整體而言,全球風險偏好情緒很難恢復大漲的勢頭,大宗商品價格也很難出現趨勢性上漲的行情。在大宗商品價格重回震蕩下行格局的背景下,來自海外的輸入型通脹壓力將持續減輕,這無疑會大幅減輕國內通脹的壓力。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