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1月24日報道:國務院今日召開電視電話會議,部署實施全國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國務院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主任張勇講話時指出,將在全國范圍內繼續深入開展校園食品安全專項整治行動,進一步加大學校及校園周邊食品安全監管力度,嚴防假冒偽劣和不安全食品流入校園。
張勇具體要求,結合目前正在開展的嚴厲打擊食品非法添加和濫用食品添加劑、嚴厲打擊“地溝油”違法犯罪等專項工作,以及食用油、鮮肉和肉制品等重點品種的綜合治理,在全國范圍內繼續深入開展校園食品安全專項整治行動。
“抓好食品安全,是確保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順利實施的重要環節。”張勇強調,將把實施學生營養改善計劃的中小學校作為食品安全監督抽檢的重點場所,針對原料供應、加工操作、包裝貯存、餐具消毒、場所環境衛生、人員健康檢查等各個環節,制定和落實具體的監管措施。
各有關監管部門特別是基層監管部門,將明確專人負責,加大抽檢頻次,及時發現查處校餐生產、加工、配送過程中的食品安全問題和違法違規行為。督促指導學校食堂和供餐企業、托餐點,嚴格落實索證索票、查驗記錄、購銷臺賬、留樣備查等制度,做到源頭可控、流向可查。
張勇要求,密切監測學生營養健康狀況,抓好相關的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及時提出加強和改進營養改善計劃的工作建議。“今年12月份,國家食品藥品監管局將聯合教育部,對部分省份學校食堂食品安全工作進行督查。”他指出。
張勇稱,國務院食品安全辦將把學生營養改善計劃的食品安全保障工作,作為下一階段食品安全工作的重要任務,并進行重點部署。
會后,教育部將組織對680個國家試點縣的有關人員進行面對面培訓。張勇指出,國務院食品安全辦將積極配合做好相關工作。同時,督促各有關省份食品安全綜合協調機構及監管部門,抓緊制定具體的食品安全培訓方案和教材,對實施營養改善計劃的中小學校校長、食堂負責人、工作人員以及供餐企業、托餐點相關人員進行全面培訓,確保人人掌握食品安全相關法規制度要求和具體操作規范知識。
此外,繼續深入開展“食品安全進校園”活動,進一步加強針對廣大師生的食品安全知識科普宣傳工作,切實增強他們的風險防范意識。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