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天氣陰冷霧霾,和天氣一樣陰冷的還有榆次區東陽鎮諸多菜農的心。被譽為“三晉蔬菜第一鎮”的東陽,今年的白菜同樣遭遇價格“寒冬”,即便每斤降到一毛錢不到,仍無人問津。而一旦大雪覆蓋,未收的白菜將面臨爛在地里的境遇,東陽鎮上萬噸豐收的白菜將逼近絕收邊緣。
“30畝長白菜啊,連一畝也沒賣完,再賣不出去,今年就全賠了”。在東陽鎮東陽村,眼瞅綿延數里的白菜,卻沒能給菜農王志剛帶來希望,反而讓他幾近絕望。王志剛告訴記者,他家今年承包了100畝地,全部是按每畝360元租的,到目前,銀行還有20萬元貸款沒還。100畝地,前茬種西瓜沒賺幾個錢,后茬補種了30畝白菜,20畝蘿卜,希望能收回些成本,但沒想到越種越虧,白菜沒賣出,蘿卜也賣不出。王志剛說,別人家種的菜相對較少,收了以后還可以往家堆,但自家的白菜太多,收起來連放的地方都沒有,無奈只能讓白菜繼續留在地里。而像王志剛一樣,記者在東陽村采訪了解到,目前還有幾十萬斤已收或未收的白菜滯銷,菜農們看著一堆堆白菜無奈至極,不知如何是好。
不僅東陽村,記者在緊鄰的德音村采訪得知,該村同樣有上萬斤白菜未銷售。村民們告訴記者,往年大部分白菜還在地頭,就有收菜的車來預定了。但今年白菜成熟后,不僅收菜的人少了,價格一再降低也沒人愿意買。菜農、蔬菜經紀人四處聯系收菜,但收效甚微。今年種了7畝多白菜的宇晉文無奈地說:“去年白菜的價格每斤2毛5全賣了,現在降到每斤八分錢也沒人要,而一旦突破這個價格底線,就連收菜的工錢也不夠,還不如擱置地里。”宇晉文稱,所幸他家還有移動塑料大棚,收的白菜可暫時放進大棚,希望通過儲存來錯峰銷售。但這種辦法能不能成,宇晉文心里并沒有底。“因為村里滯銷的白菜實在太多了,而塑料大棚不能完全御寒,也只能緩解一時之急,白菜腐爛是隨時可能發生的”。
東陽鎮作為蔬菜大鎮,是我市蔬菜主產區,也是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特別是當地生產的大白菜,個大品優,早已被省內外人們所熟知。但就是這樣有著較長蔬菜種植歷史的大鎮,為何也會出現白菜滯銷現象呢?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