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鄭州11月25日報道:農作物育種科技創新能力如何?種子監管能力強嗎?種子企業競爭能力、種子基地生產能力又在怎樣的水平線上?最近,河南省政府準確把握形勢,切中這些問題,制定發布了加快推進現代農作物種業發展的實施意見,提出加強促進這四大能力建設,到2015年,農作物良種覆蓋率達到96%以上,種子對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50%以上。
該實施意見開門見“問題”:“改革開放以來,我省農作物種業得到較快發展,但是,由于我省農作物種業發展基礎差、起步晚,與建設現代農業的要求還不適應,必須高度重視,切實采取有效措施,認真加以解決。”
這些問題主要表現在:一是自主創新能力不強。農作物現代育種基礎研究投入不足,科研條件較差,育種原始創新水平較低,高新技術研究應用能力較弱。二是龍頭企業少,集聚度低。全省700多家種子企業中多數缺乏研發能力,核心競爭力不強。科研育種與種子生產經營脫節,農作物種業育繁推一體化機制尚未形成。三是農作物種子繁育基礎薄弱。農作物種子繁育基地標準低,抗災能力和抵御市場風險能力較弱,尚未建成集中穩固的繁育種基地。四是市場監管能力較弱。種子管理機構不健全,技術手段相對落后,監管不到位,市場秩序不夠規范,違法生產經營行為時有發生,損害了農民、品種權人和企業的合法權益。
為此,該意見提到,到2015年打造3—5家種子企業集團,到2020年,培育10—15個具有重大應用前景和自主知識產權的突破性優良品種,打造5—10家育繁推一體化現代農作物種業集團,主要農作物良種覆蓋率達到98%以上,種子對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60%以上。
河南將以提升“四大能力”為抓手,提高農作物種業競爭實力,推進農作物種業跨越發展,保障農業供種安全。按此意見,全省將整合農作物種業資源,強化政策扶持,增加投入,構建以產業為主導、企業為主體、基地為依托、產學研相結合、育繁推一體化的現代農作物種業體系,形成科研分工合理、產學研相結合、資源集中、運行高效的育種新機制,促進河南由種子大省向農作物種業強省轉變,并保持在全國的領先地位。(張記品)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