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管部門互相交叉、互相延伸的節點時常出現監管盲點
法制日報記者鄧新建
“監管不到位的問題依然存在,惡性食品安全事件時有發生”、“第一責任人責任意識淡薄,食品安全存在隱患”、“財政投入不夠,科技力量支撐不足”、“配套法規不健全,對“五小”食品生產經營的管理難度大”——當前廣東的食品安全方面仍存在四大突出問題。這是記者從今天召開的廣東省十一屆人大常委會第三十次會議上了解到的情況。
記者從廣東省人大教科文衛委員會提交此次會議的《關于我省保障食品安全工作情況的調研報告》(下稱《調研報告》)中了解到,9月下旬,教科文衛委會同辦公廳、選聯工委就目前廣東的食品安全狀況、急需解決的問題以及對加強我省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見和建議等問題,分別向省人大常委會委員、省人大代表、社會公眾征求意見,并就此形成了《調研報告》。
《調研報告》對全省食品安全形勢總體進行了評價:廣東省政府大力加強食品安全監管力度;積極推進食品安全規范管理、風險監測評估、標準體系等體制機制建設;著力開展了打擊違法添加非食品物質和濫用食品添加劑、問題乳粉、瘦肉精問題豬肉、地溝油等專項整頓行動,依法查處了一批食品安全案件。全省種植養殖、食品生產、流通經營、餐飲消費等重點環節監管工作進一步規范和強化,食品狀況總體穩定。特別是今年6月,廣東成立食品安全委員會以來,食品安全工作得到進一步加強,食品安全綜合協調機制初步建立,食品安全風險監測預警能力有所增加,配套政策措施和標準體系建設取得進展,初步形成了“政府負總責,監管部門各負其責,企業是第一責任人”的食品安全責任體系。
在肯定政府部門工作的同時,《調研報告》也指出廣東食品安全方面仍存在的突出問題: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