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0萬畝耕地,糧食平均畝產達511.2公斤,總產高達26.5億斤!傳統農業大縣湖北監利,迎來了第八個豐收年,全縣水稻產量高居全國第一。究竟是什么成就了水稻高產第一縣?日前,記者采訪了監利縣委書記董新發。
“我們縣之所以能實現糧食八連增,與采取的多項措施密不可分。”董新發告訴記者,為了鞏固糧食生產的基礎地位,每年年初,縣、鄉(鎮)專門成立由政府主要領導掛帥的糧食生產領導小組,召開會議、制訂目標、層層簽訂責任狀、強化各級領導職責、關鍵階段抓督辦。今年,當地更是以湖北“萬名干部進萬村入萬戶活動”為契機,認真落實各項惠農政策,充分調動農民的生產積極性,不但杜絕加重農民負擔的違規行為,切實減輕農民負擔,更是認真執行國家糧食直補、良種補貼、農資綜合補貼以及農機具購置補貼等政策,把補貼資金及時、足額地發放到每個糧農手中,切實保護了糧農利益。
糧食要增產,農業基礎生產條件必須要跟上。董新發介紹說,近年來,監利縣實施國家重點水利工程,對三大泵站和三大灌區進行更新改造升級,完善了全縣防澇、排澇、灌溉三大工程體系,積極爭取農業項目支持,土地整理、農業綜合開發、新增糧食產能田間工程等項目,提高了農田等級和產出能力。同時,縣財政每年投入1040萬元,用于農田水利基礎建設,提升農田抗旱排澇能力,從而保證了農業生產安全。
為了落實糧食穩定增產行動,今年,監利縣被農業部列為了整建制推進高產創建50個試點縣之一,落實部級水稻高產創建萬畝示范片20個,全面實施無公害標準化生產,統一連片種植、統一品種、統一配方施肥、統一機整收、統一訂單收購。“高產創建示范片展示了農業的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新農藥、新機具,發揮了示范引領的作用,也成為了農民學習的平臺,帶動了我們全縣的糧食生產水平的提高。”董新發感慨道。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