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何時吃上貨真價實的有機食品
食品沾上“有機”,價格就高得離譜,對有機食品的選擇消費者也是一頭霧水。有機食品還存在專業認證模糊、認證環節隨意性大、監管困難,造成有機食品市場混亂。為了讓人們吃上貨真價實的有機食品,國家正在健全相關制度,加強有機市場的監管。
國家認監委注冊管理部農產品食品認證管理處處長楊志剛表示,國家認監委正在開發具有統一賦號、網絡查詢功能的有機產品認證信息采集和認證標志溯源系統,預計在2012年3月正式上網運行,屆時通過國家認監委官方網站等渠道實時公布有機產品認證信息,同時解決有機產品認證標志無法查詢、驗證的問題。
有機食品:真假難辨“李鬼多”
有機食品真假難辨需嚴打行業內李鬼
在山東、廣西等多家超市,一些包裝上根本沒有“有機”字樣的商品,在超市貨架上卻變成了“有機食品”;有的食品包裝上只貼了“有機產品認證標志”,但沒有認證機構的標識;有的“有機食品”認證已過期或撤銷,卻仍然掛著“有機食品”的招牌售賣。
有機食品流通和消費市場混亂,認證模糊、認證環節隨意性大、監管困難是主因。同時,還有相當一部分市民表示,自己對有機食品的定義并不清楚,因為有機食品與普通食品在外觀、口感上并無差別,因此在超市購物時,只能根據食品上張貼的有機認證標簽進行識別。正是因為一般消費者很難判斷有機食品的真假,一些“偽有機食品”才有了可乘之機。
有機食品認證易造假個別品種獲利超500%
據有機食品認證行業內人士透露,不少認證機構只要花兩三萬塊錢,基本就能拿下有機食品認證。交了錢,一些認證機構或中介公司會派專人幫助“搞定”申請、文件審核、實地檢查等認證全流程。不僅如此,因受利益驅動,有些認證機構甚至主動找加工企業花錢買有機食品認證。
山東壽光市硯祥有機蔬菜公司就曾被“游說”。這家公司總經理張硯祥坦言:“我們公司的多個蔬菜品種通過中綠華夏有機認證后,不少認證機構就主動打電話給我,說只要交錢,最多一個月就能把沒通過認證的菜品也認證了。”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