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食品問題頻發,食品安全問題一次次地被擺在消費者的面前,如何吃、怎么吃,這些問題令人頭疼,似乎吃什么都不放心。于是,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把“有機”作為選擇食品的重要標準。然而,這些身價不菲的有機食品的確是名副其實嗎?近日,記者走訪了我市部分超市、食品銷售點和相關部門的工作人員,對此進行了了解。
有機食品身影漸多
有機米粉、有機醬油、有機面條、有機雜糧……11月28日,記者在我市華聯、新世界、西單等超市和食品銷售點看到,雖然沒有設立專門的有機食品專柜,但標有“有機”標志的食品較前兩年相比,已漸漸多了起來。從新鮮蔬菜到半成品,再到成品,“有機”身影隨處可見。在位于東方紅廣場附近的某大型超市內,記者看到,名為“綠純”的某品牌有機蜂蜜售價是428元,比該品牌普通蜂蜜的售價高出近兩倍。隨后,在多家超市內,記者了解到,我市絕大多數超市中均有各種類型的有機食品售賣,售價均比同類其他產品高出一倍以上。
有機食品不僅開始出現在成人食品中,在幼兒食品中,有機食品更是逐漸占有了主導地位。在位于武都路的一家兒童用品專賣店里,記者看到,在這里擺放的某品牌嬰兒米粉標為有機營養純米粉,背面的產品介紹無化肥、無農藥,無基因工程技術,無化學合成劑,該款產品的售價為38元,是其他同類產品的三倍。銷售人員告訴記者,目前,兒童食品中,菜糊、米粉、面條等許多食品都是無添加,不少還是有機的,相比普通兒童食品,有機食品很好賣,雖然售價高,但前來選購的消費者仍不少。
此外,有機蔬菜也越來越多地出現在消費者的視線中。在瑞德摩爾某菜市場內,包裝精美的有機蔬菜吸引了記者的注意。“我們的蔬菜是純天然的,沒有化肥。”設立專柜銷售有機蔬菜的張經理告訴記者,目前有機蔬菜市場還沒打開,他們在這里設立的柜臺也是臨時的,目的在于宣傳推廣有機蔬菜的概念。
產品認證良莠不齊
產品是不是“有機”,到底誰說了算?市質監局食品處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我國自2005年4月1日開始實施《有機產品認證管理辦法》后,國家統一了有機產品標志,并規定有機產品或者其外包裝上應標注綠色的“中國有機產品”標志、認證機構的名稱、認證編碼三項信息。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