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受螃蟹大批量集中上市影響,市場蟹價出現大幅“跳水”。除高質量品牌湖蟹價格依舊堅挺外,一些菜場銷售的螃蟹價格甚至掉了一大半。業內人士認為,當前螃蟹降價與去年龍蝦病有關,螃蟹市場也與豬肉、生姜、大蒜等農副產品一樣,逃不脫“蟹周期”的魔咒。
1
市場探訪
超市大閘蟹可以議價
昨日,記者走訪市場時發現,最近大閘蟹的價格幾乎直線下降,在樂天瑪特,記者看到2兩母蟹售價僅為8.9元一只,而在9月20日,超市內規格小一號的 1.7兩-2兩的普通母蟹售價還為10元一只。還有,現在規格為2.5兩的母蟹和3.5兩以上的公蟹售價為22元一只,與之前五六十元一只相比,價格掉了一大半。看到記者似乎想買,銷售人員爽快地招呼:“買得多,就算你20元一只,現在吃螃蟹特劃算!”
旁邊一位正在挑選水產的市民顯得很驚訝:“以前從來沒在超市買過大閘蟹,一般來說,超市內的大閘蟹售價要高出外面水產市場不少,沒想到現在價格只有幾塊錢一只,而且還可以討價還價了。” 銷售人員無奈地告訴記者,前段時間連著過中秋節、重陽節、國慶節,買大閘蟹的都是送禮的多,市場供不應求,價格自然就高;這段時間,買蟹的人都是自己吃,銷量下去了,所以市場也就比較冷清了。
除了樂天瑪特,記者在沃爾瑪超市看到,原本的大閘蟹專區已經悄然撤柜,螃蟹規格也從原來的五六種縮減為目前的一種,價格也十分“親民”,僅為6.4元一只。據銷售人員介紹,這樣規格的螃蟹一斤可以稱四五只。記者算了一下,等于螃蟹重量在2-2.5 兩之間,可以說售價已經跌至“冰點”。此外,價格一直高位運行的陽澄湖大閘蟹也沒有了往年的“牛氣”,“陽澄湖大閘蟹火熱預訂中”的招牌也被撤下,在記者采訪過程中,旁邊的鯽魚、牛蛙銷售都很火爆,唯獨大閘蟹無人問津。
四季園一家大閘蟹水產店的周老板告訴記者,最近大閘蟹的價格暴跌: “興化的2兩母蟹中秋節前售價為80元一斤,而現在僅為45元一斤,降了35元。像3.5兩的母蟹、4.5兩的公蟹價格跌得更兇,每斤幾乎下跌了100 元。你看,現在3.5兩的母蟹售價僅為185元一斤,公蟹更是離譜,4.5兩的售價只有95元一斤,還賣不動!”
隨后,記者又隨機詢問了幾家大閘蟹店的老板,他們紛紛表示,最近大閘蟹生意不好做。一位蟹老板說,現在這么低的價格是他萬萬沒有想到的,“去年的行情是越到后來價格越高,沒想到今年完全相反,越走越低。去年相鄰兩個等級的大閘蟹起碼相差50元,規格再大一點,就開始翻倍了。你現在看我這邊,2.5兩的公蟹是40元一斤,4兩的公蟹售價是90元一斤,中間相差了四個等級,價格才翻了一倍!”
在四季園菜場,記者發現大閘蟹的銷售也是“寒風陣陣”,兩個月前有一半賣水產的老板都經營大閘蟹,而現在僅剩一兩家。據一家酒店的采購員介紹,目前,3兩左右的母大閘蟹價格從中秋節前的180元/斤下降到120元/斤, 2兩左右的母大閘蟹價格從中秋節前的60元/斤下降到45元/斤,價格大幅度“跳水”。
2
特殊情況
高質量湖蟹價仍堅挺
“塘蟹大量上市,蟹價大降對湖蟹的影響肯定是有的,但是影響不大。”昨天,經營寶應湖大閘蟹的李永富接受記者采訪時介紹,目前正是塘蟹集中上市時期,受市場供大于求的影響,塘蟹(規格蟹)的價格普遍下降三四十元一斤,與此同時湖蟹的價格也開始下行。但是,相對于無名無分
的塘蟹,高質量的湖蟹價格依舊堅挺。“要想吃到好蟹,價格依舊不便宜。”李永富介紹,目前四兩重的母蟹和四兩五向上的公蟹價格依舊在每只百元以上。
經營高郵湖大閘蟹的王俊介紹,與其他商品一樣,螃蟹市場正在向品牌化發展。當前螃蟹市場迎來上市高峰,缺少品牌的螃蟹魚龍混雜,所以價格也就越賣越低,大打價格戰也就無法避免。而市場上一些有品牌的,如陽澄湖、高郵湖、寶應湖等品牌蟹專賣店,由于把關嚴格、質量有保障,所以螃蟹的價格波動也不會太大。
3
業內分析
螃蟹降價有三大原因
記者了解到,近期螃蟹價格下跌不僅是在揚州,在無錫、蘇州、南京等各地都不例外。然而,又是什么原因導致了這場席卷整個江蘇螃蟹市場的降價浪潮?業內人士分析說,今年螃蟹價格下降主要有三個因素。一是外銷市場不景氣,往年一大批螃蟹要出口到東南亞地區,今年外銷的數量少了許多;二是經濟形勢沒有以前好,大規格的螃蟹往年主要是送到賓館飯店,還有就是有錢的老板買了送人。螃蟹產量大增是蟹價大跌的第三個原因。該人士說,上世紀九十年代初,蟹價暴漲,“一只螃蟹一擔稻,一斤螃蟹一克金”,螃蟹養殖水面越來越多,產量越來越大,消費量沒有增加,價格必然往下走。
“今年螃蟹降價行情,與去年龍蝦病不無關聯。”記者在采訪時,一位高郵的養殖戶介紹,他共有四五十畝水面,今年是第一次養螃蟹,而往年這些水面都是養龍蝦。正因為去年龍蝦病暴發后,龍蝦市場低迷,從而導致以前養龍蝦的農民都轉向養殖螃蟹了。
據介紹,前幾年養沼蝦還是很賺錢的,但是去年受到罕見的“倒春寒”影響,蝦苗的價格奇高,養蝦的成本大增。加上在去年螃蟹價格大漲的刺激下,許多蝦農都改養起螃蟹來。
4
市場前瞻
明年蟹價或重新上漲
“養豬有"豬周期",今年,養蟹遇到"蟹周期"了。”記者在采訪時聽到了新名詞“蟹周期”。高郵一位養殖戶介紹,農民總是看到什么效益好,就種什么養什么,一擁而上勢必導致供大于求,各種農產品相繼出現價格低谷。
從“菜周期”、“豬周期”,到如今出現的“蟹周期”,迄今為止,除了國家有最低保護價的糧油價格比較穩定以外,其他多數農產品都經歷了價格上的大漲大落;價格低谷產生的原因,幾乎都與供大于求有關。
“簡直就像魔咒一樣,多數農產品都難逃這樣的周期。”市農林部門相關人士分析認為,今年螃蟹價格大跌,勢必會挫傷農民的養殖積極性,到明年養殖的人少了,螃蟹產量低了,價格也會進入新一輪的上漲。其實“蟹周期”不是第一次出現,只不過不像今年這么明顯。地方農業部門、水產部門在養殖技術上可以給農民提供幫助,但卻沒法對市場走向提前作出判斷,因為這牽涉到全國的養殖規模。
該人士呼吁,政府可以在全國范圍設立農產品期貨指數,期貨市場發布的指數能起到“價格發現”的作用,對農業生產提前發出信號,具有預見性,從而引導農民有計劃地組織生產。
(陳高君,李曉明)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