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師稱,國內產量創紀錄高位且食品通脹下滑,表明中國在明年下半年前將不會重新從全球市場進口玉米。中國是全球第二大玉米消費國。負責管理國家儲備的中國儲備糧管理總公司在今年采購了300-400萬噸美國玉米后已經轉為收儲國內玉米,以幫助補充國家儲備并抑制食品通膨。一期貨公司的分析師稱,國內玉米豐收而明年經濟增長預期不會有多么迅速,中國儲備糧管理總公司進口動機不強。“只要市場上有足夠的供應且通脹壓力不處于高位或之前的水準,政府將不急于進口并增加儲備。”盡管去年產量創紀錄高位,但中國轉變成美國玉米重要進口國。最近于10月初的一天大量采購,推動cbot玉米期貨當日漲停。中國11月通脹年率觸及一年多來最低水準,從7月的高點6.5%回落。為了提振農場價格并保護農戶,中國儲備糧管理總公司在東北地區向農戶收購玉米,因擔憂需求可能放緩。上海匯易咨詢有限公司首席咨詢師李強稱:“在豐收后短期可能不會進口,但下半年仍有可能進口。”很多分析師已經質疑中國今年玉米產量會增長多少,國家統計局預估為1.9175億噸,較去年增加8.2%。在東北走訪的李強稱農戶沒有向政府大量銷售玉米,因每噸2,000元的報價沒有吸引力。他稱,政府收儲幫助推動市場價格上漲至每噸2,100元,但農戶將在4月大量銷售,屆時他們需要現金來購買下一年度播種材料。市場將政府采購價視為中國玉米底價,相當于南方主要消費區廣東省港口玉米價格為每噸2,350元。一高級玉米貿易商稱:“目前,中國玉米與美國玉米的價差對于飼料廠進口而言不是十分大,但如果價差高于每噸100美元,他們將進口。”他補充稱美國玉米價格位于每蒲式耳5美元左右或將吸引有進口配額的飼料廠進行采購。cbot玉米期貨隔夜下滑2.3%至每蒲式耳5.8-3/4美元,為自11月中期以來最大跌幅,因歐債危機憂慮加劇。中國飼料廠今年沒有機會進口美國玉米,因價格大體上一直高于國內玉米。但中國儲備糧管理總公司進口玉米可免除13%的增值稅和1%的進口稅。廣東一主要飼料廠的一位貿易經理稱:“我們預期明年上半年不會進口,下半年有可能進口。在政府為提振國內價格而進行收儲期間,任何進口都將有潛在的政策風險。”他稱,在中國今年向農戶收購約600,000噸飼料小麥后,價格較為低廉的澳洲小麥仍將是一個選擇。fcstone australia高級市場經理brett cooper稱:“澳洲小麥是廉價的玉米替代品。每個人都在考慮中國玉米進口,但事實是這樣做并不劃算。”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