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山東客戶發來信息,要我把樣品先發過去。別看現在是食用菌培育淡季,我這里每天都忙得很,催貨的、看樣品的電話一個接一個。”7月13日上午,德清縣天農食用菌專業合作社、興農食用菌場負責人張美林說。
49歲的張美林是我縣頗有名氣的食用菌種植戶。經過24年的探索創新,他已成為這一行當的專家能手,其奮斗之路對很多創業人士來說有啟迪意義。
填補德清食用菌培育空白 “賣難”問題差點將他打倒
1984年,作為德清縣第一位培育食用菌的農民,張美林開始在家鄉——武康鎮木橋村種平菇。
在食用菌領域,德清市場上一直有香菇和蘑菇上市,但全部來自外地:香菇是本省慶元、磐安產的,新鮮蘑菇則是福建廈門的特產。張美林是村里的高中畢業生,腦子活絡。他想:別人可以培育食用菌,我為什么不行?瞅準這個商機的張美林搞了10平方米的菌種室,專門培育市場新品種平菇。
在師傅的指導下,張美林的平菇終于到了上市季節。讓他沒想到的是,攤位前沒有顧客,不少人覺得這種東西可能有毒。不管張美林怎樣解釋,大家還是用一種奇怪的眼光看他的平菇。
師傅的出現使張美林不再尷尬。“師傅是帶我入門的人,也是我的第一個顧客。他買了平菇回家做菜吃,當然沒意外發生。慢慢地,我的平菇在市場上打開了銷路。”張美林笑著說。
1984年起的10年間,是德清食用菌培育市場穩步發展的時期。同全省各地一樣,德清縣的食用菌農也呈遍地開花之勢。那時候,張美林多次參加省農科院組織的專業培訓,食用菌培育技術日益進步,自己也帶了不少徒弟。
1994年,張美林達到創業的第一個頂峰。他培育了3畝地的平菇,暢銷全縣,最壯觀時有26輛三卡到家里等著運平菇,是村里有名的富裕戶。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