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眼看去,她只是一位普通的女干部,走在人群中你甚至不會注意到她,可是一提起食用菌栽培,她專業的講解會讓你立刻發現,這是一位不尋常的女子。她,就是都蘭縣察蘇鎮干部、科技特派員張學蓮。
探索致富之路
張學蓮是都蘭縣察蘇鎮的一名普通干部,作為一名鄉鎮干部,她多年來經常走村入戶,了解民情,當看到靠天吃飯的農民一年辛苦也掙不到幾個錢,農村的發展多年來停滯不前時,張學蓮再也坐不住了。她四處搜集信息,結合實際考察,想找出一條適合當地農村經濟發展的新路子。經過反復比較與,創辦一個冬春育肥牛羊、夏秋種植農作物的種養基地的想法逐漸成熟起來。心動不如行動,2002年,她自籌資金3萬元,又積極聯系下鄉蹲點村的黨支部共同發動當地農民集資 80余萬元,建起了一座占地45畝、集中連片20座畜棚的種養基地。
前進的每一步都困難重重,新建的畜棚冬春育肥牛羊不是難題,可是到了夏秋由于畜棚頂部半陰半陽,采光面積小,不適宜種植蔬菜,許多大棚空置著,極大地影響著農民們的積極性,同時,一些非議也悄悄地指向了她,為解決這些難題,她自費前往陜西,甘肅等地進行實地考察,經多方考察,最終決定選擇適宜在低溫暗光中生長,以麥草、畜糞為原料,經濟價值高而且市場前景好的雙孢菇栽培技術來推動基地的發展,確定了發展方向,可是缺乏懂技術的人才,也沒有任何設備,農民們對她的想法是半信半疑。但是,開弓沒有回頭箭。張學蓮明白,除了向前走,自己已沒有退路。
2003年,她又自籌資金,引進人才、技術、設備,在種養基地開始了1000平方米的雙孢菇大面積示范試驗,為掌握每個階段及環節的技術措施,她天天泡在試驗棚中,與科技人員共同進行著每項試驗。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