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12月29日報道:2011年,中國經濟由政策刺激轉向自主增長。期間,中國的經濟增長動力、經濟政策、資本市場、企業經營、民生社會都發生了或明或隱、或大或小的變化,實現“十二五”良好開局。中新社從中擇取十大新聞,以此記錄即將過去的2011。
經濟增速回落
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公布的統計數據,前三個季度,中國gdp增速分別為9.7%、9.5%和9.1%。中國社科院發布的《經濟藍皮書》表示,今年中國經濟增速將有所放緩,預計gdp全年增長9.2%左右,比上年回落1.2個百分點;預計明年中國gdp增長8.9%。
外貿破3萬億美元
加入世貿組織十周年之際,中國今年前11個月的外貿總值超過3.3萬億美元,再創歷史新高。其中,出口增長超兩成,但貿易順差逐漸收窄。歐美經濟增長放緩將影響中國出口需求,出口恐難再作經濟增長發動機。
鐵路投資縮水
中國鐵道部部長盛光祖透露,2011年全國鐵路預計完成基本建設投資4690億元人民幣,明年鐵路基本建設安排4000億元。2008年到2010年,中國用于鐵路基本建設的投資分別為3300多億元、6000多億元和7000多億元。
物價走出拋物線
中國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漲幅從1月份的4.9%逐漸攀升至5月份的5.5%,7月份達到6.5%,繼而逐漸下挫至10月份的5.5%,11月份已降至4.2%。1到11月,中國的cpi平均增速為5.5%。
糧食“八連增”
2011年中國糧食總產量57121萬噸,再創歷史紀錄。這是半個世紀以來,中國糧食生產首次實現連續8年增產。今年,多國糧價暴漲暴跌甚至由糧食危機引發社會動蕩。中國實現“八連增”,對本國農民增收、穩定通脹預期,甚至平衡全球糧食供求、穩定國際糧價都具重要意義。
貨幣政策微調
12月5日起,中國下調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這是近三年來中國存款準備金率首次駛離“上調”通道。在此之前,自2010年起,中國曾連續12次累計上調600個基點的準備金率,并5次加息,以回收流動性、抑制物價過快上漲。期間,一些中小企業資金鏈斷裂,民間高利貸問題頻生。
房價拐點或現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