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2月29日報道:(記者董峻)來自農業部的最新消息顯示,伴隨我國糧食喜獲大豐收、創下“八連增”的佳績,2011年也是農民收入增長最多、增幅再次超過城鎮居民的一年。預計全年農民人均純收入實際增長10%以上,實現連續八年較快增長,是1985年以來增速最快的一年。
“農民增收八連快,這是黨的十六大以來中央強農惠農富農政策不斷完善、農業基礎不斷加強、農村改革不斷深化的新成果。”農業部部長韓長賦日前在全國農業工作會議上表示,“中央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堅持統籌城鄉發展,實行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徹底取消農業稅,實行農業四補貼,出臺了一系列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強農惠農富農政策,極大地調動了廣大農民的生產積極性。”
今年農民收入增長情況,一個最顯著的特點是呈現出“多輪驅動”的新格局主要農產品產量增、價格好,農民外出務工人數增、工資漲,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力度大、含金量高。前三季度農民家庭經營性收入、工資性收入和轉移性收入增幅均超過20%。
數據顯示,前三季度全國農村居民人均現金收入5875元,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3.6%。其中家庭經營收入增幅高達20.4%,同比大幅提高11.7個百分點,這主要得益于農產品產量和價格雙增長,農民出售農產品的收入增加較多。
令人可喜的是,棉油糖、果菜茶、肉蛋奶、水產品全面增產,這是近16年來第一次。據農業部預計,2011年全國蔬菜、水果產量分別達6.77億噸、1.42億噸,增長4%和8%。肉類、禽蛋、奶類總產量分別達到7950萬噸、2775萬噸和3825萬噸,增長0.3%、0.4%和2.1%。水產品產量超過5600萬噸,增長4%。
外出打工收入增加是農民增收的第二大來源。前三季度農民的工資性收入增長21.9%,同比提高3.2個百分點,主要得益于農村外出就業勞動力總量繼續增加和農民工工資水平進一步提高。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