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詢價推行以來,新股發行“三高”(高發行市盈率、高發行價、高超募)問題越來越突出,ipo詢價因此備受市場詬病。在滬深股市持續低迷的現階段,之前被指責對ipo發行給予過高定價的公募基金終于坐不住了。華寶興業基金日前宣布,公司旗下公募基金暫停參與各發行人的ipo詢價。這是首家宣布暫停ipo詢價的公募基金。
拒絕理由
無法短期內完成充分調研
成都晚報記者在華寶興業基金官方網站看到,華寶興業12月28日以友情提示的方式,發布了一則致“尊敬的發行人、保薦機構”的公告。
公告稱:“根據目前國內股票市場狀況和近期新股詢價結果,鑒于近期新股發行節奏密集,發行人所處的行業面較寬,地域分布較廣,我公司無法在短期內完成對發行人的充分調研并給予科學、合理的詢價意見。為提高公司投研工作效率,公司決定即日起本公司管理的公募基金暫停參與各發行人的ipo詢價,暫停接待各發行人、保薦機構的ipo路演”。
據成都晚報記者了解,華寶興業基金公司2003年2月12日開業的合資基金公司,股東有兩個:中方股東是寶鋼集團旗下華寶信托(持股比例51%),外方股東是法國興業銀行集團旗下領先資產管理(持股比例49%)。目前,華寶興業基金公司旗下公募基金共有23只。
市場亂象
人為制造大泡沫
毋庸諱言,ipo詢價在某種程度上講究是一根利益輸送鏈條。業內一個公開的秘密是,每當新股發行,利益相關者通過各種關系請求基金經理參與詢價,從而拉高發行價的現象屢屢出現。
有專家指出,從2005年開始推行ipo詢價以來的情況看,由于詢價對象水平參差不齊,加之部分詢價對象搞人情詢價,客觀上存在亂報價、哄抬發行價的問題,這不僅有悖推行ipo詢價市場化的初衷,也在一級市場人為制造了很大的泡沫,讓二級市場投資者承受本來不應承受的損失。
拒絕詢價
也許只是一個開始
據成都晚報記者了解,有資格參與詢價的機構只是詢價,并不見得都會投入真金白銀參與ipo發行。有基金業內人士就指出,部分機構參與新股ipo實屬無奈,他們只是出于人情方面的考慮,“如果實行直接報價,詢價高的就必須高價購買,估計很多機構不參與ipo詢價”。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